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需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必须面向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人口大国,14多亿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这是基本国情。我国也是农村人口大国,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9435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6478万人,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3%。农村人口总数大、占比高是主要特征,城乡间人口流动趋势呈现出从单向城镇化向双向流动的过渡,受乡村振兴政策吸引农村劳动力返乡回流趋势明显。因此,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必须立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实基础和城乡人口结构复杂的基本前提。
城乡融合发展必须面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的期盼,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手段,通过打破城乡二元对立,弥合城乡空间资源不对等的所带来的巨大差距,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营造平等公正的发展环境。此外,城市基础设施逐渐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逐渐向农村覆盖,城乡居民消费互动也逐步深化。4亿多农民的农村消费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实现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双提升,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迈向共同富裕。
城乡融合发展必须面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内在要求。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在这一过程中,物质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此外,还需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城乡融合发展,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城乡在空间结构上的紧密性为二者提供了互补发展的先天条件,一方面以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为抓手,另一方面以文化繁荣发展为引领,城市提供技术与市场,乡村守护生态与传统,最终实现诗意栖居与高效发展的共赢。
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我们坚持绿树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和环境就是民生的价值取向。城市人口密集、社会经济活动频繁,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大,而乡村拥有丰富的山水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态资源,但整体性生态价值转化困难,生态产品的价值构建能力不高。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能够更好实现绿色发展方式转型,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形成共建共享的城乡生态格局。
城乡融合发展是稳固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基石。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迥然不同,坚持以和平发展为基础,最终实现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和平发展,不仅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更需要稳定的国内环境。城乡融合发展,能够让广大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孟万昕 中共曲阜市委党校函授站副主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