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领共治”是在党建引领下,由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社区治理的理想方式。党组织通过聚合多方治理主体,统合多元治理要素,构建纵横耦合的治理结构,打造出一个协同高效的治理共同体。
聚主体,放大社区治理合力。在“党领共治”治理模式中,党组织处于领导地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党组织拥有绝对控制权,而是要在统领全局中,厘清权责边界,找准利益交汇点,充分调动多方主体参与治理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以“党领”放大“共治”合力。多方主体参与治理,意味着治理过程中的利益诉求、价值观念、行为偏好也呈现多样化特征,而党的领导则从权威性的角度保证了多方主体共治中的核心目标稳定、行动步调一致。这种权威性来自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该理念贯穿治理全过程,塑造出群众对“党领共治”治理模式的政治认同,是确保治理效能发挥的重要基础。在治理过程中,党组织作为协调者,畅通利益诉求渠道,裁决利益冲突,释放治理权限和协作空间,弥合多主体治理缝隙,最终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政党引领、动员和自下而上的多主体参与相结合的协作治理方式,持续放大社区治理合力。
建结构,完善社区治理机制。社区“党领共治”,就其组织结构而言,是一种以执政党为纽带的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网络结构,体现为党的组织体系和社区治理体系两者的双向交融。一方面,党的组织体系内嵌于政府体系之中,构成一张治理网格,让组织力量和行政力量既各司其职,又紧密联动。另一方面,党的组织体系不断向基层延伸,与辖区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内部系统进行磨合调试,从而实现对治理主体的再塑造。因此,“党领共治”最终形成的是一种高度组织化的治理网络,通过党组织在多方治理主体中的嵌入,畅通并拓宽了党与政府、社会之间的联结通路,让党领导下的各方治理主体成为一个兼具开放性和灵活性的整体。
统要素,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社区“党领共治”是一项多要素参与的治理活动,除人、财、物等有形要素外,文化、科技等无形要素的作用发挥也至关重要。加强学习教育,凝聚社区治理的价值共识。比如,通过常态化开展政治学习,能够不断强化党员群众心中对党的权威的认同;通过经常性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风家教等内容的学习,打造社区文化品牌,推动形成良好邻里关系。此外,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社区治理中的融合应用,让诉求搜集、事项办理、服务反馈等治理环节更加便捷高效,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社区治理形态,大大提升了社区治理的智慧化水平。
作者:王雪 中共曲阜市委党校教研室副主任,高级讲师;卢宁 中共曲阜市委党校学员管理科科长,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