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曲阜市防山镇钱家村的如康家园,一座看似寻常的农家院落里,藏着一个不一样的“共富工坊”。从外观上看与普通民房别无二致,推开院门却能看到一派忙碌有序的生产景象。走进工坊内部,一张张工作台整齐排列,几名村民正专注地加工手工制品,偶尔传来几句家常笑语,手上的动作却有条不紊,熟练地完成着剪线、组装等工序。指尖翻飞间,一件件成品渐渐成型。
“以前总担心出门上班没人照顾孩子,留在家里又没收入,现在在工坊干活,接送孩子上下学都不耽误!”一位正在加工电感线圈的宝妈艾新新笑着说,她一边展示手中即将完成的成品,一边算起了经济账,“每天能挣几十块,一个月下来能给家里增加千元收入,既能陪孩子,又能补贴家用,这日子比以前踏实多了。”宝妈们大多因照顾孩子无法外出务工,如今在“共富工坊”实现了“顾家”与“增收”的双赢。
钱家村党支部书记史国强介绍,为方便村内宝妈和残疾群体利用空闲时间赚取收入,村党支部主动对接电子线圈厂家,引进电感线圈的来料加工项目,将自村闲置院落改造成“共富工坊”,从事手工编织、配件组装等劳动强度较低、易上手的轻体力加工业务。工坊不仅零技术门槛,还能灵活安排工作时间,让村民不出村就能接单干活,村民既能兼顾家庭,又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同时村里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勾花技艺,在康养小院内组织现场钩织活动,吸引了村里的老人也来参与纯手工制作富有意义的小挂件,实现“指尖增收”。
目前,钱家村“共富工坊”已吸纳30余名村民灵活就业,其中超过半数为残疾或有留守照顾需求的群众,他们利用农闲、家务之余参与劳动,按件计酬,日均收入能达到60到70元,既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也找到了自我价值的新支点。
下一步,防山镇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深化“共富工坊”建设,推广“共富工坊”成功经验,进一步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拓展加工品类、优化收益分配,持续推动“家门口就业”模式走深走实,以就业增收激活乡村发展活力,把就业机会送到群众身边,努力让更多困难群体有活干、有钱挣,实现增收有路、共富有望,为实现共同富裕、提升村级治理效能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