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创”之声】“乡射礼”中蕴含的儒家思想智慧

日期:2025-08-12 18:41 浏览: 来源:曲阜市委党校

“乡射礼”起源于原始社会为田猎、打仗而进行的体育训练活动,后经周公“制礼作乐”和先秦儒家的改造,演变为通过射箭比赛观察德行,进而引导人们尚德、修德的礼仪活动,在先秦时期极为盛行,每年春、秋两季各举办一次,由地方行政长官乡大夫负责主持,邀请当地的社会精英,包括卿、大夫、士以及学界人士共同参与。在崇尚武力、征战不息的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将原本用于军事目的的弓箭技艺,转化为培养君子风范、锤炼品德修养的重要手段,使参与者在射礼的实践中,不仅习得射箭之技,更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谦和养性、修身自律的君子之道,实现了从外在技艺到内在德行的全面升华。

一、礼乐并重,以和为贵

儒家认为礼乐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和谐的重要手段。《礼记·乐记》中记载,“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礼,作为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及等级秩序的体现,其本质在于修行遵道,自谦而尊人。乐,则通过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旨在调节人们的情感,使其达到中庸和谐的状态,实现心性的平和。“乡射礼”的主要流程为“三番射”,“番”是次、轮的意思,“三番射”就是射者之间进行的三轮比射。《仪礼·“乡射礼”》中记载:“始射,获而不释获;复,释获;复,用乐行之。”在第一番射中,由司射将六名射者中射艺相近者两两配为一组,这一步骤称之为“合耦”,每一耦两人,每人取四支箭,射者按照司射的指教进行试射,无论射中与否,都不计成绩。第二番射属于正式比赛,用算筹计数算胜负,箭头必须刺穿靶子才算成绩,负方射者需站着将罚酒喝完,再向胜方拱手行礼。第三番射的过程与第二番射相同,但最为巧妙的设计在于需要礼乐结合,乐工演奏规定曲目《诗经·召南》中的《驺虞》,射者需要按照乐曲的节奏跟着鼓点发射,只有应着鼓点射中靶心者才会计算成绩,否则,即使射中也无效。第三番射结束后,公布比赛结果,负方射者喝罚酒,并向获胜方射者行拱手礼,至此“三番射”全部完成。通过“乡射礼”,儒家将射箭这一外在技艺与礼乐教化结合在一起,既培养了射者们的技艺精进,更在无形中强化了他们的道德修养,使人们在享受射箭带来的乐趣的同时,领悟到了和谐共处、以礼相待的人生哲理。

二、选拔贤能,以德为先

“乡射礼”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射箭比赛,更是一次对参赛者品德的考察。《礼记·射义》云:“故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通过射箭过程中一个人的外在形貌以及所表现出的内心活动,就可以看出这个人德行的好坏。孙希旦在《礼记集解》中指出:“愚谓射者,进退周旋之礼甚烦,一有不中,则志气之动,而持弓矢必不审固矣……然而进退周旋之中礼,内志之正,外体直直,岂一时所能袭取哉?必其庄敬、和乐所以养其身心者久,而后可以致之,故曰:‘可以观德矣。”射者如果想要射中目标,就必须要做到心平气和,注意力高度集中,而射者之德也正在于此。《孔子家语》中记载了一段孔子观看乡射礼的故事。“孔子观于乡射,喟然叹曰:‘射之以礼乐也。何以射?何以听?循声而发,发而不失正鹄者,其唯贤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则将安能以求饮?’”在孔子看来,射箭不仅需要技能,更需要射者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只有那些品行优秀的人才会遵循礼乐之道,射中目标。“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孔子将射箭视作“仁”的一种教化手段,认为比赛的真正目的不在于射中目标、穿透靶子,而在于射手要具备正直之心、仁爱之德,倘若大家都是仁人君子、志同道合,这便达到了“仁”的境界。

三、正己修身,反躬自省

“正己修身”被儒家视作是实现君子之德的一条重要路径。所谓“正己”,就是指要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使之与礼仪规范相契合;而“修身”则时要通过不断的自我审视与反省,促进个人道德素质的提升。《礼记·射义》中指出:“射者,仁者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乡射礼”引导人们应当将失败的缘由归因于自身而非归咎于他人,所谓“反求诸己”其实就是儒家所强调的“自我省察”之道,这种“省察”的精神,不仅有助于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在儒家看来,一个人如果想要成为品德高尚的君子,就必须时刻保持自我反省的态度,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及时纠正错误。这种“失败归因内向化”的观点,实际上也是儒家“克己”思想在礼制中的一种具体表现。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注解“克己复礼”时谈到,“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即通过克服自身的私欲,使个人的言行举止回归到礼的规范之中。这种将“克制私欲”的修身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使参与者在竞技的过程中,不断审视自我、查找不足的做法,正是儒家所倡导的修身之道。修身,不仅是个人成长成才的基石,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在“乡射礼”过程中,儒家借助一系列礼仪规范,引导参与者在竞技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我,在反思中领悟君子之道,并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


来源:《河南经济报》

作者:毛杨柳 中共曲阜市委党校市情研究室主任,讲师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