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传古韵 鲁源涌新潮

日期:2025-07-04 15:09 浏览: 来源:济宁日报

夏日的鲁源村,阳光倾洒,微风轻拂,河水静静流淌,野花遍布山野,每一缕清风都在吟诵“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圣贤哲思,每一寸土壤都积淀着“以和为贵”的文明基因。

鲁源村以山水为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场景进行创新融合,划分“为学”“立技”“怡情”“从心”四大板块,通过“以游代学”的方式,提供“全龄、全时、全季”的游览体验。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游客都可在这里亲手展开一幅“穿越千年,寻梦鲁源”的理想生活图卷,走进孔子的理想世界,沉浸式感受明礼的生活方式。

漫步鲁源村,在“百工齐物”景点,穿过热闹非凡的街巷,见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的匠心,感受孔子的通晓百艺;身处“南风台”,听闻孔子与冉求的故事,感受山东戏曲、杂技、非遗的魅力;在鲁锦体验馆触摸千年鲁锦的纹样,于织布和盘扣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花饽饽主题展馆捏一个造型可爱、色彩鲜艳的花饽饽,感受非遗的创新与传承;拿起曲阜“三宝”——木雕、碑帖和尼山砚,释放的不只是扎根齐鲁大地的筋骨肉,更有为世界留下文明瑰宝的精气神……

4月24日,“跟着孔子游济宁”央媒、省媒济宁采风活动走进鲁源村,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的4名留学生和俄罗斯友人组成“国际文化体验团”,在“游学研创”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当代魅力。来自菲律宾的留学生拉哈娜手持一款Q版李白手办兴奋地说:“这个‘诗仙’太可爱了!他举着酒壶的样子让我想起家乡的诗人,但中国的李白更有‘仙气’!”在鲁源村的青砖黛瓦间,留学生们用脚步丈量文化厚度,用双手触摸文明温度。这场跨越山海的对话,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实践突破语言与国界,成为全球青年共情共鸣的“世界语言”。

在这里,历史不再是尘封的典籍,而是化身为可触摸的潮玩、可体验的技艺、可传播的故事。从“诗仙同款”到“乡村新潮”,这场文化与创意的双向奔赴,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

数字化手段在鲁源村的创新赋能,使古老的儒家文化在可体验、可互动、全场景的生动形式中“活起来、动起来、潮起来”,彻底打破了传统景区“观看式”的局限,以“一步一景、一景一故事”的精心布局,将静态展示的文化转化为动态传承的鲜活体验。景区内多点位构建的沉浸式演艺场景,引领游客从“看景”跃升为“入景”,收获全方位的文化沉浸,真正实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中的“破圈”与“出彩”。

鲁源村将深厚的儒家文化基因、优越的自然生态基底与前沿科技赋能完美融合,通过与周边村庄的联动发展,将有效激活乡村经济,带动千家民宿兴起、万户农庄炊烟袅袅,真正实现“文旅兴村、产业富民”的惠民初心,探索出了一条“文化IP+数字化+乡村振兴”的可持续路径。

鲁源村的崛起,远非单一景区的落成,而是与整个尼山文化片区融为一体的“春色满园”。围绕圣水湖,沿着环湖大道,尼山圣境和鲁源村等20多个村庄实现了“美美与共”。

包括鲁源村在内的尼山文化片区达45平方公里,以“明礼生活方式”为内涵,沉浸式打造“大文化+大旅游+大教育”的全域情景体验场景,形成尼山孔庙、尼山圣境、鲁源村、世界儒学中心、尼山书院酒店“五位一体”的明礼旅游度假目的地,构建起了“吃、住、行、游、购、娱”的完备产业链。这种联动不仅丰富了文旅业态,更使尼山片区整体向功能完备、业态丰富的文旅产业集群坚实迈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