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创新推出“双承诺”制度 搭建救助经办服务人员与救助对象“连心桥”

日期:2025-06-26 16:04 浏览: 来源:曲阜市民政局

近年来,曲阜市不断创新救助模式,为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赋能,在全市率先建立社会救助经办服务人员与救助对象“双承诺”工作机制,构建起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实现救助效率、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三提升”。2024年,曲阜市被确定为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曲阜市民政局获评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


筑牢制度根基   构建“双承诺”机制


构建“11247”制度框架。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诚信文化为基础,以社会救助经办人员与救助对象“双承诺”为重点,建立“双承诺”双向监管机制。通过整合经办人员服务承诺与救助对象诚信承诺双重约束,形成覆盖救助申请受理、经办审核、服务跟踪全流程的闭环管理体系,实现服务规范与申报诚信的双向提升。

建立“四位一体”支撑体系。即救助经办服务制度,制定服务规范标准化文书,确保依规审核、动态管理;双向监管监测机制,强化监督救助申请经办服务全流程诚信管理;诚信申报管理制度,明确救助对象信息申报义务与责任;宣传宣教服务制度,建立常态化政策宣讲机制。同时,配套容缺受理、民主评议等7项特色程序,覆盖特殊情形救助场景。

强化示范引领辐射带动。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广泛调研,收集一线工作人员和救助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相关领域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进行深入研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双承诺”机制提供有力支撑。选取2个典型镇街开展2个月试点,通过实践验证机制可行性,并针对性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难题。目前已设立10余处“双承诺”示范点,充分展示了机制的运行成效与创新亮点。


优化服务流程   强化“双承诺”应用


创新升级服务流程。推行“三个一”服务模式,创新“一次申请授权、一次调查核对、一次审核确认”机制,做到一次提交、集成办理、分类救助、应救尽救。推广“济时救”‘码’上服务二维码,14部门38项救助政策扫码即知,救助对象信息扫码即查。设立“双承诺”窗口,提升了服务硬件、环境与模式,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分级分类精准救助。发挥“济时救”两主动三服务机制作用,线上与14部门进行信息比对,通过数据赋能,对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精准画像;线下开展“主动申报日”帮办代办和“铁脚板”摸排。市镇联动创设“济时救”救助基金150万元,实施分级救助、转介服务117人次。年投入430余万元,实施“济时救——幸福来敲门”照护项目,为2700余名孤寡老人上门提供专业照护。

深入推行信用体系。将社会救助对象纳入信用管理等级评定范围,明确激励和约束措施,累计开展信用评定1.6万余人。全市5个镇街先行设立村(居)诚信积分兑换超市12个,以日常“小积分”推进诚信“大格局”。全市325个村(社区)均建立“相约黎明·相伴夕阳”关爱服务志愿者队伍约1900人,累计服务9540人次。累计开展诚信宣讲教育210余次,覆盖1.2万余人次,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服务350余次,夯实社会诚信基础。


检验实施成果   彰显“双承诺”效能


大数据与铁脚板结合,精准救助困难群众。通过“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的方式,对3.6万条困难群众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主动为符合政策条件的困难群众提供及时、可感的救助帮扶。对于特殊困难或突发急难情形的人员,采取直接公示确认、“一事一议”、“个人信用承诺+村级民主评议”等灵活方式,累计救助58人。强化部门协同,邀请10多个部门单位定期举办救助政策培训,涵盖社会救助、法律援助、应急救助、医疗救助等多个领域,确保救助工作全面覆盖。

建立群众建议征集机制,提升信访办理效率。依托民政综合服务机构设立“建议征集信箱”,广泛征集群众建议,快速受理并反馈办理结果。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信访维稳问题摸底排查2次,受理群众来电来访16件,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受理办理率达到100%,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通过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保持热线电话高效运转,及时回应关切,为困难群众答疑解惑。同时,加强法治信访宣传,引导群众依法依规表达诉求,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

“双承诺”制度简化流程,提升救助精准度。“双承诺”制度的实施简化了社会救助的申请和审核流程,减少了不必要的证明材料,减轻了申请人的负担。通过建立“信用+救助”双向激励机制,申请救助群众诚信承诺达100%。2024年累计发放救助资金约1.3亿元,精准覆盖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等9类困难群体2.4万人。通过“容缺受理+事后核查”机制,实现24小时快速响应,成功化解急难个案87件。“双承诺”等制度的有效实施使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更加精准、更有温度,切实提升了救助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