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陵城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于2024年7月9日获曲阜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批复文号:曲政字〔2024〕29号)。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有关规定,对规划成果进行批后公布。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陵城镇行政管辖范围(全域)内曲阜市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以外的全部国土空间,面积61.49平方千米。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基期年为2020年,近期到2025年,远期到2035年。
三、规划目标
到2025年,聚力加快实体经济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生产、生活、生态等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卫星镇前列。
到2035年,各类功能空间布局更加合理、资源要素利用更加高效、城乡融合更加深入、国土空间治理更加智慧,全面建成生态环境优良、社会经济繁荣、环境服务俱佳、镇村和谐共荣的幸福新陵城。
——功能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主体功能区战略深入实施,各类发展底线约束有力,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布局持续优化,高质量完成上级下达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耕地、陆地水域保持稳定,美丽陵城绿色底盘更加稳固。
——“都市绿心,宜居新城”取得实质进展。推进采煤塌陷地治理,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采用“挖深垫浅”的平整模式,规划建设高效农业种植、养殖示范区。大力调整塌陷地产业结构,实现农、林、渔、畜等产业的优化配置,促进塌陷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同步提升,“都市绿心,宜居新城”建设工程取得实质进展。
——城乡融合发展更加深入。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大幅提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覆盖城乡的社区生活圈体系全面建立,城乡人居环境更加舒适宜人,全体城乡居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更好满足。
四、规划主要内容
(1)明确发展定位。规划确定陵城镇的城镇性质为:以高新技术产业、科教文化为主导的生态宜居城镇。
(2)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到2035年规划范围内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18万亩。
(3)优化国土空间安全格局。落实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部署,统筹全域农业、生态、城镇和文化空间,构建“两轴一带,五区联动”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两轴:依托金兰路形成城镇南北向发展轴,实现南北联动,联系城镇开发边界与崇文湖塌陷地生态修复示范区。依托崇文大道形成东西向区域协同发展轴,通过协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一带:即依托小沂河形成的小沂河生态发展带,着眼于水脉的自然天成和文化共融,加大小沂河沿线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和展示力度,统筹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保护利用,贯通儒家文化传承发展的自然脉络,高品质培育小沂河生态发展带。
五区:立足自然地理格局,高质量打造特色农业示范区、崇文湖塌陷地生态修复示范区、产业集聚区、教育文化集聚区、现代新城区,构建内涵丰富、功能完备、各具魅力的功能板块。
(4)明确分区与用途管制。统筹农业、生态、城镇空间,优化空间格局,加强镇域全要素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深化细化曲阜市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二级规划分区,划定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村庄建设区、林业发展区、一般农业区等规划分区。
为满足国土空间多重使用功能、实现规划用途全覆盖,结合上级规划确定的规划分区和准入要求,规划增设文化遗产保护区、土地整备引导区2类复合控制区
(5)完善国土空间支撑体系。落实上位确定的道路交通规划体系,形成“七横五纵”的交通骨架网络,完善城乡路网体系;构建“镇级—社区级”2级公共服务体系,分级优化镇域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搭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善、服务均等、优质高效”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传导镇域市政设施用地布局,明确邻避设施与新型基础设施的布局和控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