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焖鱼骨——“孔府菜与养生保健”科普知识之十七

日期:2025-05-15 11:14 浏览: 来源:曲阜市卫生健康局

【菜品来源】《中国孔府菜谱》。

【主要原料】主料:水发黄鱼骨 500克。调料:三套汤 250克,精盐 1克,酱油 5克,糖色2.5克,高汤500克,湿淀粉10克,花椒油30克。

【制作方法】将水发黄鱼骨大的掰开,取一炒勺置火眼上,加入高汤烧开,把鱼骨下入炒勺内汆过控水备用。炒勺内加入花椒油,烧至七成热,加入鱼骨、盐、酱油、糖色、三套汤,先用急火烧开,再改用慢火焖20分钟,加湿淀粉勾芡,盛入盘内即成。

【保健作用】菜中的“黄鱼骨”又称明骨,为秦鳇鱼的脊骨部分。含胶质蛋白,味醇厚,经烹制鱼骨酥烂、鲜香味美,是孔府向慈禧太后进贡的菜品之一。

秦鳇鱼又名黄鱼、鲟鳇、海鳇、大鳇鱼等。分布于东北各河流中,黑龙江中游较多,为黑龙江特产鱼类之一。其肉厚刺少,风味逾于鲟鱼。鳇鱼翅、鼻、鳔、髓、骨、子均可成菜。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归肺、肝经。功能益气补虚,利五脏,肥美人,壮筋骨,长气力。

鳇鱼骨需要经过适当软化处理后方可食用,含有丰富的钙、磷、钾和明胶蛋白质,是补充钙、磷、钾等元素的最佳食品。吃时浇上毛醋,能使更多的钙、磷溶出,便于吸收。鱼骨还含有较高的锌、硒,是各年龄的良好菜肴,尤其对中老年人补充钙、磷更有好处,有益健康长寿;对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也很有益处。

总之,此菜以黄鱼骨为主料,加入三套汤、高汤加工焖制,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补益气血、健脾和胃的作用,是老幼皆宜的养生保健菜品。不足之处是鱼骨价格昂贵,且制作烦琐,不宜推广,有条件的可以尝试制作食用。

【注意事项】秦鳇鱼骨为鱼类菜品,虽性质平和,但仍具有发性,故肝胃经郁热等过敏体质者慎用。

                                                      (供稿:孔凡吉  朱传伟  彭文瑜  郭姝君  张彦玲)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