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农作物病虫预报 第五期

日期:2025-04-08 09:04 浏览: 来源:曲阜市农业农村局

小麦中后期病虫害综合预报

根据当前小麦病虫调查情况,结合品种布局、栽培制度、作物长势、气象预报、历年资料等因素综合分析,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我市病虫害将陆续进入发生流行高峰期,预报我市小麦中后期病虫害总体上为中等偏重发生

一、主要病虫发生趋势

1、麦蚜:大发生预报依据:近日田间普查,在我市部分麦田开始发生为害,虫田率55%,虫点率48.3%,蚜株率6.7%,虫田平均百株蚜量13.7头,最高87头。随着气温升高,麦蚜数量将迅速增长。防治指标:百株500头。

2、赤霉病:流行风险高。小麦抽穗至扬花期,若遇阴雨、露水和大雾天气且持续3天以上或10天内有5天以上阴雨天气时,重发生流行,要全面开展赤霉病的预防工作防治适期:齐穗至扬花期。

3、白粉病:偏轻发生,水浇条件好、田间郁蔽和种植感病品种中发生发生盛期4月下旬5月上旬防治指标:病叶率10%。

 

4、小麦条锈病:属于全国大区域气候性流行病害,外地菌源入侵,病原菌随高空气流由南方向北方传入。根据全国农技中心通报,小麦条锈病总体病情轻于常年同期,在西南、西北和江淮麦区偏轻发生。截至4月2日,在云南、四川、贵州、陕西、湖北、重庆、甘肃、河南8省份224个县(市、区)见病,累计发生面积100.6万亩,发生县数和面积均为2010年以来最小。其中,邻近省份湖北省有21个县发生,河南省在南阳市有3个县发现小麦条锈病。

条锈病防控要全面落实“带药侦查、打点保面”防控策略,采取“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预防措施,及时控制发病中心。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0%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做到同类区域防治全覆盖。

5、小麦叶锈病:偏轻发生,部分地块中发生5月中下旬气候条件适宜,利于叶锈病的发生害。防治指标:病叶率5%。

二、防控技术

1、防治对象:以条锈病、赤霉病、蚜虫等病虫为重点,兼顾白粉病。

抽穗扬花期以预防赤霉病为主,兼顾锈病、白粉病等根据田间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和程度,开展达标防治。灌浆期重点防治小麦穗蚜,提倡综合用药,实现一喷多效。当麦蚜、赤霉病、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等多种病虫混合发生危害时,实施“一喷三防”。

2、化学用药:

麦蚜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抗蚜威、高效氯氟氰菊酯、苦参碱、呋虫胺、噻虫嗪、噻虫胺、氟啶虫酰胺·联苯菊酯、噻虫·高氯氟等药剂,兼治灰飞虱和麦叶蜂。

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可选用环丙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戊唑醇、烯唑醇、氟环唑、戊唑·咪鲜胺、唑醚·戊唑醇、丙环唑·嘧菌酯等药剂。

预防小麦赤霉病,坚持“立足预防,适时用药”、“见花打药”,可选用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叶菌唑、丙唑·戊唑醇、枯草芽孢杆菌、戊唑·咪鲜胺、咪鲜胺、吡唑醚菌酯等药剂。

防早衰和防干热风、增强小麦抗逆性,可用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氨基寡糖素、赤·吲乙·芸苔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

多种病虫同时发生,可用上述药剂混合喷雾防治,一般需连续喷药2次,间隔5~7天防治一遍,施药 6 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喷。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一般在收获前15天停止使用农药。

2、安全高效施药

根据小麦生长情况、病虫情和气象条件,选用对路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药,明确“一喷三防”时间节点、喷防作业关键时期、喷防物资配制要求和喷施机械作业参数,规范喷防作业行为。要严格按照标签标注的注意事项进行桶混使用,如需同时加入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要提前进行桶混试验,桶混液发生絮凝、分层、沉淀等现象的,建议单独喷施。

合理选用施药器械。选用植保无人飞机等航空植保器械喷洒作业时,需由持证人员操作,环境风速应小于3级,亩喷液量1.5—3升,并在药液中添加茶·黄液、植物油类、有机硅类或高分子聚合物类等适宜飞防的沉降剂、抗蒸发剂或耐雨水冲刷助剂。选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作业时,要提前调整好机具行走速度和喷雾压力,亩喷液量控制在10—15升。保障小麦“一喷三防”防控效果。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