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曲阜市是孔子故里,常住人口62.23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3万人,占比达21%,医养结合服务需求旺盛。近年来,曲阜市以建设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为引领,聚焦老年人安享医养结合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涵、提升服务质效,推动医养结合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两院一体”,医养自由切换
2022年,曲阜市息陬卫生院搬迁至新院区,升级为高铁新城医院。与老院区不同的是,新院区与息陬镇敬老院建在了一起,实行“两院一体”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息陬卫生院成立了医养中心,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设置养老床位190张,打造了集医疗服务、养老、康复保健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区。其中,医养区主要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医养服务,康养区主要面向健康老年人群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
2024年6月,老人吴成友意外股骨颈骨折,医生在医养中心例行查房过程中发现该问题后,卫生院立即启动转换机制,在最短时间内将老人从康养区转到了病房,在病情好转后又将其转至医养区接受后续康复治疗。在专业护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目前老人的身体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能养老,能治病,医生护士随叫随到,住在这里心里别提多安稳了!”在息陬卫生院医养中心,吴成友足不出院就能在养老和就医之间实现灵活切换,身体健康得到了保障。
目前,息陬卫生院医养中心共有121名老人入住,年龄最大的103岁,已有40余位像吴成友这样的老人在不同功能区之间进行过转换。
“‘两院一体’的前提就是医疗资源共享,我们将本院专家和上级医院的帮扶专家全部纳入了医养中心的医护团队,实行专家带班日查房制度,帮助每位老人建立完善健康档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规避健康风险。”息陬卫生院院长邱绍轲说。
智慧医养,村里养老更方便
曲阜市在加速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过程中,以曲阜市人民医院、曲阜市中医院为龙头,借助互联网,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不断流向村级医疗网络。而这也为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了重要的医疗保障。
李兴荣是曲阜市防山镇钱家村卫生室的村医,日常负责着村里160多位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工作。当被问起卫生室一年来最大的变化时,她说是自己能做的事情变多了。
去年4月,钱家村卫生室进行了整体改造提升。上级医共体牵头单位曲阜市中医院搭建起“心电一张网”,在该卫生室挂牌了远程心电诊疗村级服务点,配备了远程心电仪。“以前村里老人一旦身体不舒服,只能到上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现在村卫生室有了远程心电设备,可以直接在村里做检查了。做完检查后,上传半小时左右就能拿到曲阜市中医院的诊断结果,省心、省时又省力。”李兴荣说。
除了“心电一张网”,钱家村卫生室还接入了曲阜市中医院的远程会诊平台。当老年人突发疾病、需要调整药量时,李兴荣只需要在线“摇”医生,进行远程视频会诊,就能让老年人足不出村看上三甲中医院的专家。
在全面推动村卫生室升级改造过程中,曲阜市将农村老年人居家医养需求充分考虑在内,对全市312家村级卫生室的硬件环境进行了适老化改造,拓展了远程医疗、中医康复、专家坐诊等特色服务。此外,上级医疗机构在村卫生室挂牌“名医基层工作站”,已有60余名上级医疗机构专家到村坐诊,为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织牢了村级医疗网底。
医护上门,便民养老花费少
在开展医养结合工作中,曲阜市形成了居家医养、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一体、医养签约、精准医养6种模式,其中,居家医养是大多数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愿望,而长期护理险的推广让居家医养一步步变成现实。
曲阜市姚村镇河口村村民颜承水今年83岁,十多年前他因脑梗留下了后遭症,失去了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对于老人养老的问题,颜承水的子女一直很头疼。“我们平时工作早出晚归,对老人总是照顾不周。而城里的护理院收费高,我们承担不起。”颜承水的儿媳妇张丽华道出了许多居家失能、半失能老人面临的养老困境。
在姚村镇,像颜承水这样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达600多人。2023年3月,针对这一群体,姚村中心卫生院开始推广长期护理险,结合老年人病情及其家属意愿,推出了医疗专护、机构护理、居家护理3种服务方式。报销完毕,个人只需要承担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张丽华为颜承水办理了长期护理险,经过评估,老人被评定为重度失能一级,选择居家护理。姚村中心卫生院医养结合科的服务团队每周2次上门为老人提供测量血压血氧、康复推拿按摩、打扫卫生、理发等服务,老人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上门服务团队主要由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和专业护理员组成。我们根据每位老人的评估结果,匹配不同的服务类型,上门服务的内容既包括医疗服务,也包括生活照料,一周最多可上门5天,收费不高,老百姓经济负担不重。”姚村中心卫生院院长王运东说。
据了解,曲阜市已有15家医疗卫生机构被划为长期护理险定点机构,建立起了全方位、全天候、标准化、亲情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机制。“居家医养”现已服务失能、半失能老人逾40万人次。
来源:健康山东宣传号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