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竿竞逐碧水间

日期:2025-10-09 09:56 浏览: 来源:齐鲁晚报

“爸爸钓的鱼真多呀,爸爸真厉害!”10月7日,在曲阜崇文湖国际垂钓基地,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照映着周思铭小朋友兴奋的笑容。来自河南新乡的他,正满脸自豪地望着爸爸周沛。像周沛这样“全家总动员”来到垂钓基地的家庭不在少数。国庆期间,崇文湖成了亲子的乐园、家庭的港湾。不只是国庆期间,这样热闹的场景,如今几乎每天都在曲阜崇文湖上演——自今年5月首届“崇文杯”黑坑公开赛打响名气后,垂钓中心的赛事热度便如湖水涟漪般持续扩散,让这片碧水始终充满活力。  文/片 记者 易雪 通讯员 徐雪峰 济宁报道大赛连台 小赛不断  “中了!这条鲤鱼至少四斤重!”国庆节期间,在曲阜崇文湖畔,来自临沂的钓手张强猛地扬竿,鱼线在空中划出一道紧绷的弧线,肥硕的鲤鱼在水面奋力翻腾,引得现场观众齐声喝彩。张强一边熟练地遛鱼、抄网,一边笑着说:“早就听说曲阜崇文湖的水好、鱼肥,这次来果然没失望!比赛前我提前两天就到了,工作人员不仅帮我推荐了三孔游览路线,还带我去吃了地道孔府菜,这热情劲儿,比赢了比赛还暖心。”  同样兴奋的还有来自河南新乡的周沛一家。10月7日这天,周沛钓到了674斤鱼。这份丰硕成果中,有儿子周思铭一半的功劳——他一会儿踮着脚帮爸爸挂鱼饵,一会儿又机灵地递上渔网,还不忘贴心地送来水和工具。他们一家收获的不仅是沉甸甸的647斤鱼,更是父子间无可替代的陪伴时光。  国庆节期间,曲阜崇文湖上演了3天大赛、4天小赛的“赛事黄金周”,来自全国的垂钓高手齐聚碧水之畔,挥竿竞技间,水花溅起的不仅是渔乐激情,更是这片昔日采煤塌陷地“生态逆袭”的喜悦,以及曲阜人以赛为媒、以诚待客的满满温情。  赛事现场,“好客”二字藏在每一个细节里。穿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穿梭在各个钓位之间,为钓手递水、整理渔具,遇到钓手不慎打翻饵料,立刻拿来新的饵料盆和纸巾;医疗点的医护人员随时待命,为疲劳的钓手提供及时救治……“以前参加过不少赛事,曲阜的服务是最贴心的,感觉就像在自己家一样自在。”来自河北的钓手王磊说。  在每一场赛事里,三万到十万斤优质原塘鲤鱼为赛事提供了充足“弹药”,钓手们各展技艺,你追我赶,在8月份的一场大型赛事中,来自山东菏泽的钓手以总重量586斤的成绩夺冠。颁奖仪式上,获奖选手不仅收获了奖杯和奖金,带有“曲阜”字样的特产礼盒更让人眼前一亮,“希望大家不仅能享受垂钓的快乐,更能带走曲阜的文化与温情。”这份意外惊喜,让在场钓手纷纷点赞。  “自今年5月‘崇文杯’黑坑公开赛开赛以来,为崇文湖打开了知名度。截至目前已举办了8场大型赛事,每场均吸引200-300位钓手参赛,赛事规模与行业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心负责人崔登斌介绍,除此之外,小型赛事更是天天不间断。垂钓中心的300多个钓位,线上一旦开启预约,不到一小时便会被抢订一空。“周末人更多,不少钓友带着家人一起来,钓完鱼还能去周边逛一逛、吃点特色菜。”崔登斌说,日常小赛虽无大型赛事的高额奖金,但胜在灵活便捷,钓手们既能享受垂钓乐趣,还能将钓获的鱼儿带回家。曾经的塌陷区华丽蜕变  “我们从江苏专程赶来,就是听说这里的赛事专业度高、鱼情好,来了果然没失望。”参加过两场大型赛事的钓友刘明说,崇文湖清澈的水质、活力十足的鱼儿,加上工作人员细致入微的服务,让他成了这里的“回头客”。  可谁能想到,如今赛事不断、游人如织的崇文湖,曾是一片让村民“看着心疼”的采煤塌陷区?“崇文湖片区曾是一片被煤炭开采‘压弯了腰’的土地。多年的地下采矿作业,让这片约680公顷的土地逐渐失去支撑,缓缓下沉、开裂,最终形成近20000亩连片水域。”陵城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陈少成解释说,曾经的崇文湖片区因区域位置偏远,崎岖的土路让清运车辆难以抵达,导致这里成了固废垃圾的“天然藏身之所”,塑料袋、建筑垃圾、生活废料在水中腐烂变质,因此,湖水水质恶化至劣Ⅴ类,而“养鱼不能养、种地不能种”也成了当地的真实写照。  “要修复生态,必先清除‘病灶’。”陈少成说,为了唤醒这片沉寂的土地,陵城镇党委政府率先迈出了“整治第一步”。通过构建“环保网格强监管+镇村多部门联动”的治理机制,累计清理垃圾6千余吨,取缔偷采点5处、散乱污加工点4处,也为后续的生态修复打下了坚实基础。也正因如此,2024年,随着总投资10亿元的崇文湖国际垂钓基地&农文旅综合体项目正式落地,这片土地迎来了“重生的转机”。经过系统性治理,崇文湖水质从劣Ⅴ类跃升至Ⅱ类,30余种候鸟重返栖息,“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的生态图景,也在这片塌陷地上徐徐展开。垂钓之外也体验儒家文化  为了让每一位远道而来的钓友都能感受到宾至如归的体验,从塘内十万斤优质原塘鲤鱼的挑选与投放,到水质的实时监测与优化,崔登斌带领团队,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好的鱼情是钓友们的期待,为此我们专门联系优质鱼苗供应商,通过反复筛选活力强、品质高的鲤鱼,为的就是在比赛期间咱们的‘鱼儿’给力。”崔登斌笑道。  场地设施方面,工作人员对钓位进行逐一检修,平整地面、检查遮阳棚,还在岸边设置了清晰的指示牌,方便钓友找到自己的位置。考虑到比赛期间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中心制定了详细的安全预案,配备了专业的医疗人员和救援设备,随时应对意外。裁判团队也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比赛规则,确保赛事公平公正。  崇文湖国标垂钓池投用后,这里“小赛常态化、大赛不间断”已成为常态,并吸引了近万名钓友、游客慕名而来。  “现在我这20亩养殖基地,每年能有10万元左右的收益,比以前外出打工强多了!”养鱼基地里,养殖户张开元一边查看鱼苗长势,一边笑着说道。作为最早与崇文湖垂钓中心达成合作的养殖户之一,他切实感受到了赛事带来的“红利”。像张开元这样受益的养殖户,如今已有20多家。  赛事带来的人气,还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同步兴旺”。官庄村村民王秀莲在崇文湖附近开了一家小餐馆,赛事期间每天接待客人近200人次,营业额比平时翻了三倍。“来的客人大多是钓友,他们都说我家的家常菜好吃,还会介绍朋友来。”王秀莲笑着说,现在她正计划扩大餐馆规模,招聘更多村民来打工,带动大家一起增收。周边的民宿也迎来“爆满”,一家民宿老板表示:“比赛期间,房间几乎全满,游客还会买曲阜煎饼、孔府家酒等特产,我们的收入比以前多了不少。”  “来曲阜参加比赛,不能只钓一场鱼,更要品一品这里的文化。”依托曲阜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当地将“垂钓赛事”与“文化体验”巧妙结合,为钓友和游客打造了一条“生态+文化”的特色旅游线路,让大家在享受垂钓乐趣的同时,感受曲阜的文化魅力,实现“流量”向“留量”的转变。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