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依法治市委员会的大力指导下,中共曲阜市委党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作用,切实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落地落实,现将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聚焦理论学习,提升法治素养。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学。校党委领导班子坚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等内容作为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一年来,组织专题学法活动4次,组织教职工集中学法4次,全面提升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二是干部职工积极学。全体教职工严格落实学法用法制度,采取集中学与自觉学、线上学与线下学等多种形式推动干部法治学习。鼓励干部职工通过报刊、书籍、普法公众号等载体每日学,及时把握当前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要求。三是以考促学增实效。组织全体教职工积极参加“宪法知识专项答题”等答题活动4次,动员全体教职工100%参与济宁市学法用法考试,不断提高全体教职工法治素养。
(二)聚焦主业主课,增强教育实效。充分发挥党校主渠道、主阵地、大熔炉优势,突出抓好以党员领导干部、公务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为重点对象的法治教育,打造精品专题课。一是用心开设法治课。在2024年度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班等10余个主体班次中开设法治课程;通过领导干部上讲台和邀请校外专家学者授课,不断拓展外部优质法学资源,2024年来共邀请领导干部、法学专家学者授课10余人次。二是精心打造法治课。深挖课程资源,不断优化法治课程。打造的2门法治课程荣获济宁市党校系统精品课、济宁市党校系统第二届青年教师比赛优质课,与曲阜法院联合开发的1门模拟法庭课荣获济宁市党校系统互动式教学优秀课。三是尽心开展法治宣传。依托流动党校、基层党校、社区联建,深入王庄镇、更道社区等村(社区)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活动,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推出2节法治文物微党课,助力线上宣讲“码”上学;结合法治宣传月、“3·15”“12·4”等重要时间节点,及时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活动,积极回应社会关注、公众需求,推动法治学习宣传走深走实。
(三)聚焦法学研究,发挥智库作用。在法治理论研究方面,突出服务法治曲阜建设的需求、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服务党校教学培训的需求。一方面,认真总结曲阜法治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将其作为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培训的鲜活教材引入课堂,用身边人、身边事讲解法治、宣传法治,提高培训实效。另一方面,积极申报法治课题,持续推动科研课题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相互转化,促进“教研相长”。2项课题成功申报2023年度济宁党校课题、2024年度济宁社科课题并完成结项,1项课题成功申报2024年度济宁党校课题,4篇法学理论文章在《济宁日报》《江苏经济报》等报刊上发表。
二、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法治宣传力量薄弱。法治宣讲师资队伍仅有2名法学专业的教师,整体宣讲队伍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与有关部门联动普法较少,普法宣传宣讲力度有待加强。
(二)法治教学方式单一。目前,校内教师开设以及邀请校外专家讲授的法治课程,基本都以讲授式课程为主,满足了“用学术讲政治”的理论深度要求,但访谈式、案例式、体验式教学方式运用不足,内容吸引力有待加强,教学创新的步子还需进一步加大。
(三)法治对策研究不足。理论研究成果难以与曲阜法律实践很好融合,尤其是针对曲阜市法治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提出让市委、市政府用得上、能管用的法治决策咨询成果不多。
三、2024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建机制,强化组织领导。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成立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有关法治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
(二)明责任,细化工作分工。制定《中共曲阜市委党校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等文件,将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党委班子成员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三)守程序,依法依规决策。修订完善48项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认真落实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和重大事项风险评估,凡属重大事项决策、重要项目安排等问题均通过党委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民主集中、会议决定,不断优化依法决策流程机制。累计召开班子成员会议10余次,集体研究确定“曲阜市委党校老校区校园环境改造”等重大项目、重要决策10余项。同时,深入推进“公职律师”制度,1名教师成功取得公职律师证,并且累计参与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10余项、为教职工解答法律专业问题10余条。
四、2025年度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2025年,曲阜市委党校将以“四类阵地”建设全面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走深走实,积极为法治曲阜建设贡献党校的智慧和力量。
(一)建设“党建+法治”阵地,推动法治与机关党建有机融合。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党内法规及与党校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作为理论学习中心组和“三会一课”重点学习内容。通过制定责任清单、组织学法考试、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多种方式把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落实到治校管理全过程。
(二)建设“教学+法治”阵地,推动法治与教学培训有机融合。继续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党校重点课程,将宪法纳入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培训教育重要内容,将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纳入有关班次培训内容,积极开设各类法治宣传和教育课程,重点加强对学员宪法、民法典、公务员法、党内法规的宣讲普及和解读。在法治课程教学方式上,创新案例式、访谈式、现场体验式等教学形式,增强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建设“科研+法治”阵地,推动法治与科研咨政有机融合。围绕市委、市政府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依法行政、信访工作、基层治理等问题,组织教师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推出接地气、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四)建设“宣传+法治”阵地,推动法治与理论宣传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市委党校理论优势、宣讲优势、师资优势,采取支部牵头、党员带头、深入基层的“线上+线下”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创新开展法治送教宣讲活动,全力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先行者”、理论宣讲“排头兵”。
五、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无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