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今天的中国正以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引领世界发展前进的方向,更多的人了解、理解并共享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有效地提高了我国文化软实力、彰显了中华文化影响力、提升了中国国际话语权。国际话语权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和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文化软实力基础,犹如一座蕴藏无尽宝藏的宝库,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源远流长。“和为贵”“协和万邦”等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和平、和谐的不懈追求。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始终秉持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体系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诸如此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主张的和合观念已经在世界站稳脚跟并逐步打破西方话语在世界的长期垄断。协和万邦的国际观与西方国家的文化霸权形成了鲜明对比,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有效回应“中国威胁论”。这种以“和”为核心的价值观,与当今世界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主流相契合,为中国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同和尊重。以传统文化中的“和”为引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智慧和方案,不断提升着自身的国际话语权,向世界传递着中国对和平的珍视与坚守。
传统文化中的“仁”,也是助力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的重要力量。“仁者爱人”,强调关爱他人、尊重生命。中国在对外交往中,积极开展人道主义援助、参与国际抗疫合作,展现出大国的责任与担当。这种仁爱之心,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温暖、可亲的中国形象。通过践行“仁”的理念,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为提升国际话语权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基础。当今世界,冲突与矛盾不断,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仁”在国际层面的体现和延伸。这一理念强调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倡导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将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仁”的理念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行为,使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种和平外交的实践与“仁”的精神相契合。“不对抗、不结盟、不冲突”的政治互信之路能够促进世界各国实现真正人类共同体。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而产生的新型义利观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构建提供了基础,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滋养。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智慧,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让世界更加关注和倾听中国的声音。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文学、武术等,也是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载体。中国的京剧、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国人民的目光。通过举办文化展览、艺术演出等活动,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的文学作品,如《论语》《道德经》《红楼梦》等,也在国际上广泛传播,为世界提供了了解中国思想和价值观的窗口。中国武术更是以其刚柔相济、强身健体的特点,受到全球爱好者的追捧。这些传统文化的瑰宝,成为了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桥梁,有力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京剧的脸谱,如同一张张绚丽的名片,展示着中国文化的多彩。像梅兰芳大师的京剧表演,让世界领略到了京剧艺术的魅力。书法的线条,恰似灵动的音符,奏响中国文化的乐章。王羲之的《兰亭序》等书法名作,让世界感受到了中国书法的神韵。武术的招式,犹如勇猛的战歌,彰显中国文化的力量。李小龙的功夫电影,让世界对中国武术充满向往。
进入新时代,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话语权的建设,强调要下大力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通过秉持“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实现中国话语权“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历史跨越。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的价值,以传统文化之力,扬中国国际话语权之帆。让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曲阜师大报》
作者:孔娟 中共曲阜市委党校国家公务员培训管理科副科长,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