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进校园之“书香校园”走进弘明学校,孔垂长为学子捐赠书法篆刻套装

日期:2025-01-13 10:47 浏览: 来源:曲阜市文化和旅游局

1月8日,由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至圣孔子基金会、中华无尽灯文化学会、曲阜尼山春秋博物馆主办的中华文化进校园之“书香校园”——古文字书写篆刻活动,在台湾南投弘明实验高中举行了捐赠仪式。

孔子七十九代嫡长孙、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会长、至圣孔子基金会会长孔垂长先生伉俪,中华无尽灯文化学会创办人唐瑜凌老师、教学总监林蔚芳老师,弘明实验高中张弘儒校长等出席活动。校方安排热情洋溢的击鼓迎宾,并有微风合唱团献唱《我心充满美好的日月星辰》、《木铎》二首歌曲,十分动人。


孔垂长先生致辞时表示,汉字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代表性元素之一。汉字兼表音形义,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上信息量最大的文字符号系统,“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全靠了汉字。汉字从诞生之日起,生生不息,一脉相承,展示出奇迹般的传承性和稳定性,也蕴含着丰富的文明密码。古文字书法篆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古文字书法篆刻进校园,是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台湾很多学校开设有书法兴趣班等课堂。汉字的书法和篆刻,不仅有艺术的美,也让我们在亲身实践中,与古代文化心心相通,提升我们的心灵素养。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希望我们的青年学子在亲近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感受到艺术之美的魅力,感受到学的快乐。


中华无尽灯文化学会创办人唐瑜凌先生致辞时表示,文字是文化的载体,而中华文字可以说是最优美的文字。中华无尽灯文化学会师资走访世界各地,发现各地华侨对于中华文化的保存不遗余力,都非常重视,所以我们也应当好好珍惜。谈到书法,过去有许多文人都以此闻名于世,特别前奉祀官孔德成先生,也是一位非常高明的书法家,各种字体都有精湛的作品,许多名人向其求字;孔德成先生的主任秘书李炳南老教授,书法浑厚苍劲,字如其人,加上他的神韵、雅致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许许多多的学生也都希求得到他的墨宝。期盼此次所有学习书法的同学们,都能在纸张上挥洒出自己亮丽的人生。


弘明实验高中张弘儒校长致辞时表示,中华文化的文字绵延好几千年都没有中断,虽有演化,但今天的文字仍能与古代相通,所以文字可以让我们溯源,可以让我们更珍惜我们的文化,提起传承的使命感。此次项目非常有意义,感谢主办方的用心准备,能够接受孔垂长先生亲手赠送的书法礼品组,这是十分难得而有福,期盼参与的老师同学们都能珍惜这样难得的福气,好好学习,将所学分享给大家。




捐赠仪式上,孔垂长向弘明学校的学子捐赠了由曲阜尼石春秋博物馆与至圣孔子基金会联合提供的书法篆刻套装。



本次活动赠送的书法篆刻套装,将传统艺术与现代材料相结合,符合现代审美,既具有使用价值,也具有艺术价值,是从山东快递发送到台湾,由学校书法社团师生受赠,曲阜尼石春秋博物馆将提供网络课程,为受赠师生讲解“汉字演变脉络法”。



赠送的套装中包含有用尼山石制作的砚台,历史也十分悠久。宋代文人李之彦所著《砚谱》中记载:“鲁国孔子庙中石砚一枚,甚古朴,孔子平生时物也。”据此推断,尼山砚距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兖州史志》记载,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尼山砚开始被列为孔府敬献皇宫的贡品。民间雕刻艺人李春汉之祖上出自孔府,传承了孔府制砚传统,他走遍了整个尼山山脉,发现了不少新的尼山砚石资源,为此后尼山砚及系列艺术品的发展和传承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李春汉经过不懈努力,使尼山砚重现光彩,在鲁砚乃至全国砚界占据了重要席位。有如此历史文化背景的砚台,具有其特别的价值。



该活动将持续举办,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更多台湾校园,藉此开启美好的文风与学习精神。

来源:至圣孔子基金会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