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波(1941—1969)曲阜县(今曲阜市)王庄乡(镇)人。1959年12月应征入伍,196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1969年7月28日,他为了抢救江西省新建县石岗村触电群众余荣华而牺牲。
陈波幼年家庭贫苦,不满6岁就跟母亲出门讨饭。1948年,曲阜解放,他才丢下要饭棍,回到家乡,背上书包上了学。 1957年夏,暴雨成灾。陈波放学回家,发现邻居孔宪田的房屋后墙已裂开大缝,墙土不断地下掉,眼看就有塌掉的危险。陈波见状,不顾个人安危,冲进房内,把邻家老人背了出来。就在他们出来的瞬间,房屋便倒塌了,孔宪田母子二人对陈波感激不尽,夸他真是一位好青年。 1959年,陈波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6011部队。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陈波胸怀共产主义伟大目标,时刻准备为实现党的最终目的——共产主义而英勇献身。他在日记上写道:“五洲风雷胸中装,世界革命担肩上”,“愿将满腔血,灌溉万木春。” 和陈波在一起工作过的同志,都说陈波干革命有一股“虎”劲。困难的地方,他带头去;繁重的担子,他带头挑;危急的关头,他带头冲。 1969年春天,陈波带领战士,来到一个新开辟的农场执行生产任务。他们只有三十多个人,担负着耕种三百多亩水稻、六十多亩旱地改水田的任务。季节逼人,任务繁重,耕牛又不够,怎么办?他对同志们说:“高楼大厦是砌起来的,共产主义是干出来的。为了共产主义,耕牛不够,咱们人来拉!”说罢,他跳下田里,带头拉犁。犁绳拉断了,肩膀拉肿了,脚步却越迈越大,越走越快。扶犁的小向心疼排长,悄悄地把犁头提起一点。陈波觉得肩上轻了,回过头来问:“是不是犁浅了?”小向说:“排长,你一早拉犁到天黑,晚上工作到深夜,身体不舒服还瞒着我们,我不能让你累坏了。”陈波说:“小向呀!为革命拉犁,奔的是共产主义。苦一点、累一点,是我的光荣和幸福。”他就这样带领战士连续奋战四十二天,胜利完成了春耕生产任务。 在一次施工爆破中,一个同志不慎过早点燃了坑道口的火药。这时,坑道里有十名战友没撤出,导火索嗤嗤地冒着青烟,眼看就要爆炸。陈波大喊一声:“同志们,快出坑道!”他一个箭步冲上去,拔出即将燃尽的导火索,保护了战友们的安全。 在河南的罗山县,一天深夜,附近的榨油房失火。陈波冒着烈火浓烟爬上房顶,用铁耙截断火路。社员们见他身上着了火,就把水往他身上泼。他说:“不要管我,水往火上泼!”他的脚被钉子扎破了,鲜血染红了袜子和鞋子,仍然和大家并肩战斗,扑灭了大火,保住了集体的财产和贫下中农的房屋。 在渤海湾的海面上,他带领战士斗狂风、战恶浪,拖回岗嵛公社断缆的十条渔船。 在山东,他奋勇跳入大海,救起遇险少年林荣科。 在福建,他拼命用肩膀顶住了滑向悬崖的炮轮,保护了火炮和战友的安全。 在江西,他潜入丰溪河水底抢救落水铁路工人。 …… 他二十八岁,入伍十年,就有十三次舍生忘死为人民的壮举。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一九六九年七月二十八日。 这一天,已是副连长的陈波带领全连战士在江西新建县石岗村帮助农民收割。下午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暴雨倾盆。陈波刚刚回到连部,脑子里一闪:风雨太大,社员房子有危险!忙对通讯员说:“快!叫上几个战士,跟我来!”就在这时,从水渠边传来一阵焦急的呼唤声:“救人哪,救人哪!”陈波就象在战壕里听到冲锋号,向同志们一挥手,“跟我来!”直向水渠飞奔而去。原来,刚才一阵暴风雨把斜跨水渠的广播线和高压线刮在一起。贫农社员余荣华通过水渠时,把低垂的广播线抬了一下,人却被强大电流死死吸住,倒在水渠岸上,生命危在眉睫!时间不等人,时间就是生命!大队民兵营长冲上去抢救,刚刚接触余荣华的手,被高压电流击倒在地;一个老贫农接着冲上去,又被电流打了回来;余荣华的父母不顾一切猛扑上去,群众一涌而上,挡在他们面前:“不行,这样太危险!”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陈波从一个同志手中夺过一根木杆,大喊一声:“都闪开,让我来!”一个箭步跃上水渠,用木杆去挑电线。电线挑开了!余荣华得救了!在场群众脱险了!但是,挑过来的电线,却顺着木杆滑到了陈波身上。他半个身子浸在水里,强大电流从他身上通过,一瞬间便夺去了他的生命。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陈波,用他年青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响彻云霄的壮丽凯歌。 陈波牺牲后,福州军区、江西省军区授予他“模范共产党员”光荣称号。当地人民政府建起了“陈波事迹展览馆”,以缅怀烈士,教育群众。1970年6月,《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全国各大报刊,都以“优秀的共产党员陈波”为题,用整版篇幅报道了陈波同志英雄事迹,号召全国人民向陈波学习。同年6月23日,中共曲阜县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作出向陈波烈士学习的决定,全县掀起了向陈波烈士学习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