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农作物病虫预报 第二十期

日期:2024-09-14 09:51 浏览: 来源:曲阜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秋种小麦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意见

小麦播种期是综合防治多种病虫的有利时期,也是确保小麦苗全、苗齐、苗壮的关键时期。针对近年来我市小麦病虫发生危害特点,提出以下绿色防控技术意见。

预防为主,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态调控及科学使用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引领作用,采用大型农业机械深耕深翻土壤,运用新型植保机械精准施药,提高农药利用率,达到农药减量控害、夏粮生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目的。

一、选用抗(耐)病品种

要尽量选用抗(耐)病性强且农艺性状好的良种,如济麦22、泰农18、太麦198、鲁原502岱麦366、众岱100等小麦品种。小麦黄花叶病发病地块,要注意更换品种,尽量不要再种植易感病品种。

二、农业防治

一是深耕深翻土壤不低于25厘米,可深埋秸秆、病虫残体和杂草,精耕细作,有条件的可秸秆打捆带出田外,有效减少土壤中病虫杂草基数;是改善小麦群体结构,大力推广宽幅精精量条播技术,努力提高小麦群结构质量,增强植株抗(耐)病虫能力;是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大力推广配方施肥,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群落数量;是适期适墒、适量、适深播种我市适宜播期为10月10日至20播深3~5厘米,忌过浅或过深,适期镇压

注意:我市今年小麦茎基腐病重发生地块,可适当推迟10月20日前后播种,最晚播种时间不宜晚于霜降,晚播地块可适量增加播种量。

三、科学用药

1、防治害虫

土壤处理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每亩1.5%辛硫磷颗粒剂510公斤,或3%辛硫磷颗粒剂35公斤,耕地前均匀撒施。

⑵药剂拌种用小麦专用种衣剂包衣。或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毒死蜱乳油)按1︰50︰500(农药︰水︰种子)拌种。拌种时先将农药按要求比例对水稀释成药液,再与种子混合拌匀,堆闷5~6小时,放在阴凉处摊开晾干后即可播种。

2、预防病害

选用含有咯菌腈、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有效成分的种衣剂进行包衣(拌种),是预防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根腐病等病害的关键措施,避免“白籽下地”。百公斤种子可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300毫升、或32%戊唑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00毫升、或48%苯甲· 吡虫啉悬浮种衣剂400毫升、或8%苯醚甲环唑·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2000毫升进行包衣、或 27.2%氟环菌·咯菌腈·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 300毫升进行包衣,兼治地下害虫、蚜虫等;也可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适乐时),或2%戊唑醇种衣剂(立克秀)按种子量的0.15%拌种。

四、化学除草

一是冬前,小麦播种后35-40天,小麦3叶1心期,杂草基本出齐后要尽早施药;二是小麦返青期,即3月上中旬。以冬前防治为主,草小用药量少且除草效果好,务必抓住冬前化学除草的短暂窗口期科学喷药。

根据麦田杂草实际发生情况科学选择药剂,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作用机理的除草剂品种,交替轮换用药,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在强筋麦、优质麦上严禁使用甲基二磺隆及其复配制剂,且不能与2.4-滴类药剂、唑草酮混用,以免出现药害,避免炔草酯、唑啉草酯与激素类除草剂混用。冬前进行化学除草省药、效果好、对作物安全,可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喷雾防治。防治阔叶杂草每亩用30%苯·苄可湿性粉剂 17克加56%二甲四氯钠可湿性粉剂35克,或28%唑草·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5克加5%双氟磺草胺悬浮剂10毫升10%唑草酮水分散粒剂 1520 ,或 50 /升双氟磺草胺悬浮剂 56 毫升防除禾本科杂草,以野燕麦为主的麦田可亩选用6.9%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60~70毫升,或5%唑啉·炔草酯乳油60100毫升,或15%炔草酯微乳剂 2530 毫升;以节节麦为主的麦田,一定要选用含甲基二磺隆成分的除草剂,可亩用3%甲基二磺隆悬浮剂2530毫升,或 3.6%二磺•甲碘隆水分散粒剂每亩 1525 克。 以上农药均兑水不低于 30 公斤进行茎叶喷雾。

选用性能良好的施药器械,使用扇形喷头,避免因施药器械“跑、冒、滴、漏”造成药液浪费和局部药害,整建制地块推荐悬挂式、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高脚施药机械,发挥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开展冬前化学除草专业化统防防治,增加统防统治面积,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达到农药减量控害、农田生态环境安全的目的。根据所用施药器械类型合理设置兑水量,确保喷雾均匀、不重喷、不漏喷。

注意事项:冬前喷施除草剂前后3天内日平均气温要在6℃以上,日低温在0℃以上,白天喷药时气温高于10℃,宜选择晴好天气的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进行;严格掌握安全用量,不要随意加大药量;阴雨天、大风天禁止施药,以免对作物造成伤害或漂移药害;喷施除草剂不建议采用植保无人机。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