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科普2024-09]踝关节扭伤的院外急救与预防

日期:2024-09-12 10:07 浏览: 来源:曲阜市红十字会

当我们从事户外游玩、体育锻炼、健身活动等运动时,如果不慎发生踝关节扭伤,正确及时地进行应急处理十分关键,是保障生命安全、提高运动质量的重要举措。我们很有必要掌握踝关节扭伤后的急救措施,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尽可能地预防踝关节扭伤。就这一问题,我们邀请了曲阜中医药学校高级讲师、曲阜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师王立星同志为大家作科普。

一、什么是踝关节扭伤?

王立星:踝关节位于小腿与脚的连接处。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往往因踝关节骤然向一侧过度活动,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如关节囊、韧带、肌腱等)发生过度牵拉、撕裂等原因造成。扭伤后,损伤程度可能从轻微的拉伤到严重的肌肉撕裂,甚至肌腱完全断裂。尽管发生骨折的情况较为罕见,但在有些情况下仍会出现韧带损伤或小的撕脱骨折。



二、发生踝关节扭伤后有哪些症状?

王立星:踝关节扭伤的表现因人而异,通常有关节不稳定、疼痛肿胀和运动功能受损等症状。

1.疼痛:扭伤后,踝关节周围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活动或按压时疼痛会加剧。

2.肿胀:扭伤导致局部软组织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增多,从而引起肿胀。肿胀程度与扭伤严重程度相关,扭伤严重时肿胀加剧。

3.活动受限:扭伤可能影响踝关节的屈伸活动和内外翻活动,导致运动功能受限。严重时,患者可能无法行走或负重。

4.皮下瘀斑:扭伤较重时,皮下出血可形成瘀斑。瘀斑的颜色和范围与出血量和时间有关。

5.其他症状:如果在扭伤的同时伴有骨折或脱位,还可能出现明显的局部畸形、关节摩擦音、骨摩擦感。

三、出现踝关节扭伤后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王立星:当踝关节扭伤发生后,应采取正确、及时的急救措施,在阻止伤情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减轻伤者的痛苦程度,为后续的治疗创造条件。如果在现场发现伤情严重、发展迅速,出现明显的畸形、肿胀、剧烈的疼痛等症状,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送医规范治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急救措施:

1.休息(Rest):立即停止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让患者坐下或躺下,尽量减少受伤踝关节的负重。不要随意搬动或搓揉受伤部位,以免加重损伤。

2.冷敷(Ice):在扭伤后的72小时内,用毛巾浸冷水或使用冰袋冷敷肿胀处,每次持续15-20分钟,每隔2-3小时冷敷一次。注意用冰袋冷敷时,用毛巾或布料包裹冰袋,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发生冻伤。



3.加压包扎固定(Compression):使用弹力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以减轻肿胀和出血。包扎时要注意松紧适度,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4.抬高患肢(Elevation):如有条件,可将受伤的踝关节抬高,有利于缓解肿胀和疼痛。



为了便于记忆,以上的四个步骤,可以缩写为单词"RICE"。这些措施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减少肿胀,促进受伤组织的恢复。在实施“RICE”急救措施的同时,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特别提示,踝关节受伤,72小时内不要热敷受伤部位,以免加重出血和肿胀;72小时后如果肿胀得到控制,可以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和伤处的恢复。

四、如何预防踝关节扭伤?

王立星:预防踝关节扭伤是保证生命安全、提高运动质量的重要环节。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预防方法:

1.增强安全意识:要尽量避免一些容易导致踝关节扭伤的不安全因素,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地面是否湿滑,上下楼梯时集中注意力,避免因分心踩空导致扭伤。

2.运动之前充分热身:在进行体育活动前,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特别是针对踝关节的热身,如旋转脚踝、跳跃等,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3.佩戴护具:对于容易扭伤踝关节的人群,可以在进行剧烈运动时佩戴护踝等护具,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保护。

4.加强锻炼:通过加强小腿和脚部肌肉的力量训练,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减少扭伤的风险。例如,可以进行提踵练习、单足站立等。

5.选择合适的鞋子:确保鞋子合脚、支撑性好,特别是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应穿着专业的运动鞋,以减少扭伤的可能性。

6.注意环境安全情况:要注意观察活动现场的实际安全情况,比如在不平整或湿滑的地面上运动时要格外小心,避免突然变向或急停急起等动作,以减少踝关节扭伤的风险。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踝关节扭伤现场处理”海报




本科普所用插图均来自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微信公众号。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