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创”之声】孔尚贤作家规

日期:2024-08-02 10:11 浏览: 来源:曲阜市委党校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曲阜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在推进儒学研究传播、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担负着重大责任。曲阜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五年,东方圣城·幸福曲阜,必然成为‘两创先行示范区’”“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当好‘两创’的探路者、先行者”。我校作为培训干部的主渠道和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积极响应号召,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理论研究,用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特开设【“两创”之声】专栏,推出系列研究成果,敬请关注。


孔尚贤作家规

明朝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孔子六十四代嫡孙孔尚贤当上了衍圣公。孔尚贤心想,衍圣公是朝廷的一品大员,我不能亵渎了国家的信任,更不能辱没了孔家的名声。刚刚上任的孔尚贤踌躇满志,信心满满,立志要干出一番事业。

可是,有两件事始终萦绕在孔尚贤的心头,成为他前进的羁绊。一件是岳祖父严嵩家族的贪腐行为给自己以及孔氏家族带来的不良影响,第二件则是发生在他自己身边的负面事件。那是任职不久后,孔尚贤赴北京觐见皇上,他的随从人员却带上了曲阜当地的香大米、楷木雕、尼山砚等土特产沿途贩卖,造成不良影响,遭到朝廷惩罚。

这两件事给了孔尚贤深刻的启发。他想,孔氏族人越来越多,怎么样才能让族人从根本上做好事、做好人?我们老祖宗留下的“诗礼传家”的家风虽好,但是怎样才能具体地落实到人的行为规范上?那就要把家风精神变成家规。孔尚贤反思自身的缺点,汲取严嵩家族的教训,深刻领会祖训的精神,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制定了《孔氏祖训箴规》,颁布全族,让全体族人严格遵守。

《箴规》一共10条,涵盖了孔氏族人各个阶层为人处事的生活准则,强调“崇儒重道,好礼尚德”,要求子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雍睦一堂”,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做到“克己秉公”“读书明理”“勿嗜利忘义”。

春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代代孔氏族人严格遵守《箴规》,塑造出温润儒雅、质朴正直的君子品格,形成了崇德尚勤、廉洁礼让的风尚。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山东发生灾荒,瘟疫肆虐,孔子六十五代孙、衍圣公孔胤植奏请免除粮税,他自己也出钱出物救济灾民,先后救活几千人。孔子六十七代孙孔毓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任湖广上荆南道时,治理水患,筑堤捍江,人称“孔公堤”。

礼乐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孔子的“诗礼庭训”,孔尚贤的《孔氏祖训箴规》早已铭刻于孔子后人的内心深处,泛化于千万齐鲁人家,最终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成为我们的一种品行,约束和规范着我们的言行。

来源:选自《中国家风·诗礼传家篇》

作者:孔颖 中共曲阜市委党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