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明晰了投资者和投资类型范围?能否满足全市投资促进工作需要?在优化投资便利方面还有没有提升空间?日前,一场针对《佛山市投资促进办法》的立法论证会召开,会上,佛山市司法局、投资促进局以及相关律师、行业代表就其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讨论和论证。
《佛山市投资促进办法》是为推进佛山招商引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而起草的。作为拥有170.15万户市场主体的制造业大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全国第四城,佛山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在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全链条发力,为“制造业当家”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以良法促善治 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2021年,佛山提出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积极构建佛山“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并每年动态更新,打通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此后,佛山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制度供给。
2022年,佛山以“服务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为切入点,出台全国首部市场主体服务立法《佛山市市场主体服务条例》,从市场主体设立开办、落地投产、经营发展、注销登记全生命周期等方面,建立包容开放的监督管理模式,给市场主体带来用工便利、产权保护便利、通关便利、注销破产便利。
2023年,佛山出台《佛山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设置专章明确与市场主体密切相关的规范性文件特别规定,从起草—审核(审查)—发布—清理全流程予以规范,提出充分听取市场主体意见、落实政府允诺、强化政策宣传解读等具体措施。
立法不是一立了之,还要根据佛山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法规规章的质量、执行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进一步调整完善。自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佛山共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16部、地方政府规章20部。为扎实做好立法后评估工作,佛山将9部已实施或修改满3年的地方政府规章纳入2024年度规章立法后评估计划,重点围绕“制度设计是否明确、合理、可行”“是否与现有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相一致”等问题,开展立法后评估。规章经评估后,评估报告将作为修改或者废止规章、完善配套制度和改进执法工作的重要依据。
此外,为给营商环境提供稳定可预期的制度保障,佛山持续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强化规范性文件专业审查“六步走”(向规范走,向目标走,向问题走,向周边走,向历史走,向未来走),对是否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等涉及经营主体经济活动的内容进行重点审查。2021年以来,出台了佛山市产业园区发展扶持办法、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337份规范性文件,依法清理废止市政府规范性文件163份。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 推动企业减负增效
今年4月底,佛山市场监管、税务、应急管理等有关部门对市内4个加油站开展了一次实地联合执法检查,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结合现场检查情况对加油站提出整改要求。
相关执法人员介绍:“通过一次联动、高效协同的执法检查方式,有效减少对加油站重复检查的频次,高质量完成执法检查工作,减少对市场主体的打扰。”
这是佛山市推行“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效。今年以来,为解决涉企现场检查事项多、频次高、随意检查等问题,佛山出台《佛山市推行“综合查一次”制度实施方案》,将涉及多个部门、管理难度大的32个执法事项纳入“综合查一次”事项清单,实现“进一次门,查多件事”。
执法方式上提“效度”,处罚力度上也不断增“温度”。2022年,佛山发布第一批包容审慎监管事项清单,对于首次违法、轻微违法行为等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或从轻减轻处罚。今年5月,《佛山市包容审慎监管事项清单(第四版)》出台,涉及司法行政、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市场监管、轨道交通等20个领域870个事项,其中免罚491项,从轻减轻处罚375项。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市作出免罚轻罚案件超21万宗,涉及金额超7220万元。
执法观察期制度的运用也是一项重要的惠企之举。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1日,佛山首个执法观察期工作制度《佛山市生态环境执法观察期工作制度(试行)》正式实施,对具有轻微违法行为的企业给予合理整改时限作为“观察期”,如果企业在按期完成整改并消除污染将不予处罚。
提升服务质效 助力企业解忧纾困
禅城区张槎街道是佛山的制造业重镇,纺织业是其重要传统产业。但近年来,诉讼案件多发成了阻碍张槎纺织业健康发展的“绊脚石”。
面对难题,佛山市企业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靠前服务,助力企业精准高效“破题”。今年5月,佛山市企业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面向纺织行业举办了专题普法活动,资深律师、公证员、一线法官等从不同角度出发,全面剖析纺织企业常遇到的法律问题,并为经营者提出合规经营建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希望通过提升经营者自身法律素养的方式,让其在日后经营中做好法律风险防控,提高破解难题的能力。”佛山市企业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自2023年7月成立以来,中心整合律师、公证、调解、仲裁等法律服务资源,发布了近98项涉企法律服务产品,为企业提供“菜单式”供给、“订单式”服务。
截至目前,佛山市企业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累计为市场主体提供法律咨询3314人次,办理各类案件1689件;其中商事调解案件涉及金额逾4000万元。举办涉企立法调研、企业走访、专题法律培训等各类活动共计101场次,累计参与活动企业、商协会等逾500家、5500人次。
提高司法动能 为企业发展注入法治力量
6月6日,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佛山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白皮书、十大典型案例及十大特色机制,其中,一项涉及近2亿元标的的调解案例引起社会广泛好评。
某公司与某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借款临近到期无法偿还,各保证人也无能力承担保证责任,各方就纠纷申请市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该案标的达1.95亿元,涉及4个公司、12名个人,40余处抵押质押财产,一旦诉讼,企业无力一次性偿还,必然‘多败俱伤’。”调解委员会充分研究后,向禅城法院请求指导调解,以“法院+行业协会”联动调解新举措助力企业渡过难关。
于是,法院制定了大额金融纠纷风险化解预案,启动调审执快速对接机制提前参与调解,法官对调解草案提出修改意见,并向各方介绍大标的案件通过和解分期履行的益处。最终,各方签署了调解协议及司法确认申请书,并由法院出具司法确认裁定书,成功化解了纠纷。
在司法工作中不断探索,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还有佛山检察院。今年4月底,佛山市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联系点在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挂牌成立,该联系点旨在推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关口前移,提升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质效。
这是佛山推进“检察护企”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佛山检察院制定了14项工作措施推进“检察护企”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企犯罪,完善涉企经济犯罪案件办案机制,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取得了良好成效。
日前,顺德区人民检察院在顺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立的“检察护企”工作站已正式启用。顺德区人民检察院将依托该工作站,完善涉企案件快速办理和风险研判机制,并为企业提供定向法律咨询及合规指导,提升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内在实力。“‘检察护企’工作站建立在园区家门口,为企业提供司法、咨询服务,让我们企业在管理、发展中少走弯路。”广东永通起重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永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