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至5月,恩施州公安机关受理经济类案件123起,依法助企挽回各类经济损失1047万元,战果丰硕。
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公安机关的使命所系、职责所在。近年来,恩施州公安机关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的目标定位,把警务工作贯穿优化营商环境各个环节,以更实的举措保障项目建设、产业升级、企业发展,在主动服务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当好企业“护航员”
“车间生产要注意消防安全!”5月底,利川市公安局毛坝派出所所长牟涛走进茶厂生产车间,宣传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盗、防范电信诈骗等知识,全力护航茶企安全生产。
这是恩施公安护航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深化警企沟通联动,问需问计助企发展。恩施公安建立了警企联动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警企沟通协作,及时掌握涉企经济风险,联动反应、精准“拆弹”,依法严打危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违法犯罪活动。
近年来,恩施公安围绕服务“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建设,严打涉企犯罪,优化营商环境。对企业的报警求助做到“有警必接、有案必受、受案必查”,对社会影响大、危害严重的案件,实行“专案侦办、挂牌督办”。3年来,共侦办串通投标、合同诈骗、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涉企案件397起,有效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
“在这里办厂太省心了。”位于利川市柏杨坝镇的湖北守源环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方深有感触,派出所民警主动为企业解决困难。
恩施公安建立驻企联络员制度,由州、县、所三级公安领导干部分包辖内重点企业,常态化开展走访巡查,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助力企业纾难解困,全力护航企业发展。
“千家企业,都有个性难题,也有共性‘拦路虎’。只有精准了解需求,才能出实招、求实效,推动服务企业从‘一件事’到‘一类事’的整体提升。”州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今年1月至5月,全州公安机关累计核查涉企案件927起,走访企业2000余家次,排查问题308个,搜集意见建议400余条,帮助企业解决困难200余个。
做好群众“暖心人”
“现在小孩可以在恩施上学了,我们在这里做事也更安心了。”6月10日,在恩施市务工的重庆人李师傅高兴地说。
来自重庆的李师傅夫妻俩在恩施市金桂大道一建筑工地务工,居住在临时工棚。因其所属建筑公司的工程较多,且工期较长,考虑到孩子到了入学年龄,二人决定让孩子在恩施上小学。因入学需要居住证,但因工地无门牌号,一直无法办理居住证,夫妻俩一直为这事发愁。
金子坝派出所社区民警在走访中了解到李师傅的需求后,很快完成了受理,为工地办理了临时门牌号,李师傅拿到了盼望已久的居住证。
2023年4月,恩施市被省营商办、省公安厅确定为“临时住址数字化管理”改革先行试点工作区,借着临时住址数字化管理改革工作的春风,恩施市公安局主动与住建、民政等部门沟通协调,摸清了建筑工地数量,解决了建筑工地门楼牌问题,并通过社区民警上门采集外来务工人员信息,形成了在建工地、入驻企业的登记台账。
“企业项目推进到哪里,保障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州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恩施公安将持续做实做深这项工作,及时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争当改革“先行者”
6月11日,建始县业州镇居民张先生更改姓名后,在建始县市民之家公安窗口就办好了户口簿、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车辆登记证。
按照以前的工作模式,张先生需要到不同的窗口分别办理这几个证件。现在推出的“一窗通办”,群众在一个窗口即可办理所有事项。
2023年8月,建始县公安局及时落实公安部26项便民措施,推行改革先行先试,打破警种壁垒,通过升级、改造、整合,将原本分散的25个窗口升级为14个“一窗通办”综合窗口,率先在全州、全省实现改革最彻底、要素最全面、服务最优质的公安政务服务改革模式,一个窗口、一台电脑、一名民警,能办理128项公安领域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企业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和“一次办好”,进一步提升了公安政务服务质效。
利川市公安局作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基层公安政务服务集成化探索”改革试点地区,先行先试,聚力公安改革创新,整合窗口资源,重塑审批流程,将治安、交警车管、出入境、户政、禁毒、警卫保卫、网安7个警种28个大项182个小项进行“集成化”一窗受理,建成改革综合窗口试点6个,将政务服务末端延伸至乡镇、社区,真正实现居民不出社区就可“马上办、就近办、一窗办、一次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鹤峰县公安局放宽处罚尺度、释放执法“温度”,创新“六停五不(引导居民规范停、主干街道禁止停、特别车辆临时停、局部路段限时停、部分路段单边停、摩托车指定位置停;三不罚、三不拖、三不扣、三不拍、三不录)”执法便民利企举措,得到群众和市场主体的一致好评。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州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恩施公安将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放管服”改革,控成本、提效率,推进“一窗通办”“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一事联办”,让“群众跑”变为“数据跑”,让“人等服务”向“服务找人”转变,将警务服务送到企业、群众门口,让企业暖心、群众舒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