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传承千年文脉 谱写文化“两创”绚丽新篇

日期:2024-06-17 15:05 浏览: 来源:曲阜市委党校

千年曲阜,文脉悠悠。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曲阜发出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今年5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再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国际孔子文化节等为载体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曲阜作为孔子故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方面责任重大,在落实文化“两创”方针、谱写文化“两创”绚丽篇章上大有可为。近年来,曲阜始终把文化“两创”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不断激活儒家文化“源头活水”,释放文化“两创”蓬勃动力,绘就了一幅文化“两创”壮丽画卷。

祭孔大典,乐舞合鸣,以古诵今,文脉绵长;尼山圣地,儒风雅韵,传承千年,照鉴未来。

文明多元多样,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近年来,曲阜不断搭建文明交流互鉴平台,持续放大文化对外传播效应,相继承办了2017首届全国儒家文化国际传播论坛、2018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和中秋晚会、2019国际儒学论坛、2020中国网络诚信大会、2021年度汉字发布大会、2022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2023首届中华印信文化精品展和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等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连续举办40届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9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孔子故事,让中华文明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释放新活力,让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文明价值在交融汇通中得到更加充分的彰显。

朱楼宫阙、流光溢彩,千灯万盏、灿若星河……夜晚的曲阜在光影幻化中显得是那样的鲜活灵动。漫步在古城墙下,穿梭于街区古巷,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脉动”。

近年来,曲阜以文化“两创”为抓手,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推动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在保护好孔庙、孔府、孔林“老三孔”基础上,成功打造出以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和尼山圣境为代表的“新三孔”,新老“三孔”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开启文旅融合新气象。鲁源小镇、明故城夜游等重大文化项目培育成形,打造了“政德、师德、青少年、儒商”四大研学教育品牌和“礼、艺、德”三类研学产品体系,研学游年接待量超过150万人次。截至目前,今年曲阜重点景区累计接待游客约5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2亿元。

如何让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如何让文化“两创”融入日常生活,让百姓喜闻乐见,形成精神共鸣?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答案。

曲阜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依托文化资源优势,不断寻找传统文化与公众之间的融合点,让传统文化不再束之高阁,而是逐步融入日常生活。连续十年举办“百姓儒学节”,30万人次进行经典诵读,60万人次参加文明礼仪培训,“儒学让百姓生活更幸福”理念成为彬彬有礼曲阜人共同的“幸福密码”。创新推广新中式婚礼,举行“儒风婚尚·缘定圣城”新中式集体婚礼近100场,入选全省婚俗改革试点。持续打造“诚立美德 信赢曲阜”品牌,让“诚信无形亦无价,美德有望更有得”成为社会共识。常态化开展信文化主题宣传活动,组织“论语中的信文化”系列活动200余场。

如今曲阜大地正呈现出“郁郁乎文哉”的美好气象。长河浩瀚,历久弥新。站在文化“两创”新的起点上,曲阜必将牢记嘱托,在守正创新中更加有为有效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承袭千年文脉的曲阜,在时代的大潮中定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芳华。

来源:《济宁日报》(2024年6月17日 第01版)

作者:陈力 中共曲阜市委党校党委委员、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