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的破伤风预防十分重要,是防止感染、保护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普通群众认识不足,破伤风预防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并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就创伤后的破伤风预防问题,我们邀请曲阜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主任医师马军同志为大家作科普,让更多的群众认识破伤风,切实重视破伤风的预防,避免或者减轻破伤风对健康的危害。
一、什么是破伤风,感染破伤风后有什么症状,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马 军: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经皮肤或黏膜破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中繁殖并分泌毒素,这些毒素特别是痉挛毒素,经局部神经细胞扩散,到达中枢神经系统而致病。破伤风痉挛毒素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释放肌肉舒张的神经递质,使全身骨骼肌肌肉的兴奋性增强,导致肌肉出现强烈痉挛,从而造成严重症状。痉挛毒素毒性极强,对人的致死量小于1ug。
破伤风的潜伏期多数为3~21 天,可短至1 天内,罕见病例可长至半年以上。感染部位越接近中枢神经系统(如头或颈部),潜伏期相对越短,而越远离中枢神经系统(如手或足),潜伏期相对越长。
破伤风感染后的典型症状为张口困难、苦笑面容、牙关紧闭、进一步加重可表现为颈僵硬、角弓反张、板状腹。破伤风重症患者可发生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以及器官衰竭,在无医疗干预的情况下,病死率接近100%,即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病死率仍为30%~50%,是一种极为严重的致命性疾病。
二、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存在于什么环境,发生创伤后,是不是所有情况都要做破伤风预防,什么情况下需要做破伤风预防?
马 军: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可存在于土壤、灰尘、人或哺乳动物粪便等介质中。为厌氧菌,高温100℃需要1个小时才能灭活。
只要有伤口,不论是小伤口还是大伤口,都有可能会感染破伤风。我们应重点做好不洁伤口和污染伤口的破伤风预防。
伤口类型分为:1、清洁伤口:位于身体细菌定植较少的区域伤口;在伤后立即得到处理的简单伤口(如刀片割伤)。2、不洁伤口:位于身体细菌定植较多的区域(如腋窝、腹股沟及会阴等)的伤口;超过6 小时未处理的简单伤口。3、污染伤口:被污物、有机泥土(如沼泽或丛林的土壤)、粪便或唾液(如动物或人咬伤)污染的伤口;已经感染的伤口;含有坏死组织的伤口(如发生坏疽、火器伤、冻伤、烧伤等)。
在日常生活中,对以下几种情况尤其要做好积极预防:
1. 动物致伤;
2. 会造成缺氧环境的伤口(如烧烫伤、砸伤、钉子扎伤、木棍刺伤、割伤等);
3. 皮肤、粘膜、软组织有细菌感染史(如慢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牙周感染、肛周感染等)
4. 有消化道破损病史(如消化道穿孔等)。
三、破伤风预防的主要措施有哪些,什么情况下要做应急预防,什么情况下要做主动预防?
马 军:破伤风预防措施有伤口清创、主动免疫(主动预防)和被动免疫(应急预防)。
伤口清创是破伤风预防第一步,降低细菌含量,消除缺氧环境。
破伤风主动免疫制剂有吸附破伤风疫苗、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以及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作用是使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预防破伤风感染的措施。其特点是起效慢,一般注射约2 周后抗体才达到保护性水平。从未接受过TTCV 免疫的患者应连续接种3 剂才能获得足够高且持久的抗体水平,全程免疫后的保护作用可达5~10 年。
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包含破伤风抗毒素、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和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作用是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用于破伤风的短期应急预防。其特点是产生效应快,但有效保护时间较短。
规范预防应结合伤口类型与既往免疫史进行:
1、全程免疫最后一次注射5年内。所有类型伤口均无需注射。
2、全程免疫最后一次注射≥5年,但不足10年。清洁伤口无需注射。不洁伤口和污染伤口,加强接种一剂疫苗。
3、全程免疫最后一次注射≥10年。所有类型伤口加强接种一剂疫苗。
4、免疫接种史不详或未完成全程接种。清洁伤口:全程接种3剂疫苗。不洁伤口和污染伤口:全程接种3剂疫苗,并联合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破伤风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
建议:对于未全程接种破伤风疫苗或接种史不明确的外伤患者,应尽快完成破伤风疫苗的全程接种,以便获得长期保护。既往无破伤风免疫史的高危人群,如军人、警察、军校和警校等院校在校学生、建筑工人、野外工程作业人员(石油、电力、铁路等)及厨师等,应尽早完成暴露前免疫。
四、如果有人发生创伤后,自己处理了伤口,没有去医院做清创、包扎处理,也没有做破伤风预防。这种情况会产生什么危害,出现什么症状就可以高度怀疑发生了破伤风,患者应采取什么样的应急措施?
马 军:单从破伤风预防来说,需要看患者是否有破伤风全程免疫史,有全程免疫史者,5年内无需注射,大于5年需要根据最后一次注射时间和伤口类型来判断是否加强一针。如果没有全程接种史,则需要去医院进行规范破伤风预防,否则这种情况可能会感染破伤风。如果患者出现了前述高度可疑的破伤风症状,应尽快就医,进行规范治疗,最大程度的保障生命安全。
从对创伤的规范治疗来说,在院外对创伤的应急处理,往往受条件限制,不能作规范的清创、缝合、消毒、包扎处理。伤口受到的感染,往往是多种致病菌,需要专业医生对伤口感染情况作出判断,然后再决定是否作进一步治疗。所以,患者在院外应急处理创伤后,应尽快到医院咨询或作进一步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