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村老人天天都在这里免费吃饭,二月二的时候村里还给老人们集体庆生儿,真是享福啦!”提到曲阜的“幸福食堂”,家住城西81岁的张奶奶高兴的合不拢嘴。张奶奶所说的是陵城镇星家村“满天星”幸福食堂,于2023年12月建成以来,每天为村里78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一日两餐,不仅保障了老年人的营养饮食,愉悦了身心健康,也有效缓解了年轻人的养老负担。
星家村位于陵城镇东南部,周边村落多、人口密但离城区较远,缺乏比较集中的游购娱商贸中心。为给村民提供便利服务,星家村依托党建引领,投资500余万元对村中心大街十字路口闲置多年的集体房屋进行拆除,规划建设了一处集为民办事、幸福食堂、医疗康养、文体教育、餐饮休闲、就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央商务区”,区内新建“满天星”石磨面粉加工厂、商超和大酒店,可辐射周边8个村9000余人,有效带动了商品物流销售,形成农产品生产—加工—商贸产业链新业态,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00万元。村企收益反哺“满天星”幸福食堂、助教所等“一老一小”民生事业,走出了一条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陵城大致上可以划分为城市规划区、农业农村区、采煤塌陷区等不同类型村庄,为了更好的盘活用好闲置土地资源,助力村集体增收,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实施了分区分类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行动。”陵城镇人大主席李骑兵清晰描绘了该镇在乡村振兴上的总体基调。正所谓“聚沙成塔”,与星家村有着相似情况的张庄村,通过废旧院落改造、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复垦村庄边角废弃宅基地、废弃养殖场和荒地50余亩,看似不起眼的“小地块”农作物种植增收达15万元,呈现出“撂荒地”变“丰收田”的好光景。位于辖区东北城市规划区内的官寨村、古路套村,通过改造村委会院内和村民家中的闲置房屋,发展立体化蘑菇种植,小小的“庭院经济”解决了32人的就业难题。临近的辛庄村则将村集体几处闲置房屋分别改建成面粉加工厂、手工煎饼作坊、红色电商直播间,实现了曲阜特色咸煎饼加工销售一体化,“和美辛庄”品牌“土煎饼”也飞入北京孔府酒店、宝格丽酒店等星级酒店的餐桌,“小作坊”长成大产业,实现了资源短缺型村庄产业发展新突破。
除了村内闲置房屋、地块的“微”利用,针对辖区西南约36000亩的采煤塌陷区,陵城镇坚持宏观把握、长远谋划,秉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多年来持续攻坚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坚持将高收益但有污染风险的项目拒之门外,打造出“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的宜人景象,实现了该区域从“煤”到“美”的华丽转变。为盘活这片闲置多年的区域,在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的前提下,经过多方研判,当地政府招引了总投资10亿元,集垂钓比赛、休闲旅游、农耕研学、体育竞技、住宿餐饮于一体的国际垂钓基地&农文旅综合体项目,目前已启动一期垂钓馆、餐饮住宿和其他配套设施建设,建成后不仅可实现“养殖+加工+文旅”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每年为村集体增收70余万元,也为曲阜西南新增了一处可承办国际赛事的特色文旅景点,与东南尼山胜境、中部三孔景点、北部石门山景区和国际慢城等遥相辉映、相得益彰,持续焕发圣城曲阜的生机活力。
为更好的做好农业产业这篇文章,结合辖区西部农业农村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区”的功能定位,陵城镇下大力气做好退耕还林、撂荒地复垦、耕地保护等工作,引导各村通过土地整合、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刘家村将整合的80余亩地块打包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发展中草药特色种植;杨屯村流转土地60余亩发展蓝莓种植,果蔬采摘及饮品加工、电商直播产业链逐步完善;小厂村通过退林还耕整合土地用于扩大肉鸡养殖,新招引的智能化养殖场项目7月份投产后,肉鸡存栏量将达到40万只;章枣、古路沟与良种企业合作发展订单农业,集中连片打造粮食生产区,其中章枣260亩大豆高产田取得了实打测产亩产369.70公斤的好成绩,刷新了全省记录,并获得全国大豆高产(清种夏播)第一名;依托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良友玉米胚芽油实施“带一连三”工程,引导辖区及周边23家玉米合作社、52家种粮大户整合土地6.3万亩发展玉米种植,进一步壮大了玉米产业集群,实现了种加养、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构建了“公司+基地+农户+销售网络”的农业产业化格局,有利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通过整合闲置地块、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发展特色经济,不仅实现了土地效益最大化,也进一步激活了村集体持续“造血功能”和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在广袤大地上描绘了一幅幅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领会‘千万工程’经验,锚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片区’先行区的目标定位,立足区位及资源优势,继续挖潜盘活村内闲置资产,唤醒‘沉睡资源’,让村集体经济这个龙头更好的‘舞起来’,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蓄势增能。”谈到未来发展,陵城镇党委书记丛艳芝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