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曲阜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在推进儒学研究传播、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担负着重大责任。曲阜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五年,东方圣城·幸福曲阜,必然成为‘两创先行示范区’”“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当好‘两创’的探路者、先行者”。我校作为培训干部的主渠道和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积极响应号召,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理论研究,用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特开设【“两创”之声】专栏,推出系列研究成果,敬请关注。
守传统之根 燃当代之魂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和魂。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我们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守正是创新的前提。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能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不仅仅得益于现代数字科技的赋能,也源于中华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持久生命力。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文物遗存自身就包含历史、艺术和科学等多方面的价值,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明遗产,精神记忆和文化心理结构是构成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将其传承好、发展好,可以使我们保有民族有形的文化意象、文化精神、乡愁记忆、造物智慧,发挥美教化、厚人伦、移风俗的积极作用。守好民族文化之根,中国的文化树才能更繁茂。
创新是守正的延续。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频频出圈,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全新活力,也印证了中华文化的持久生命力。樊锦诗利用现代科技打造“数字敦煌”,让石窟文化生动再现于世界人民的眼前;故宫“掌门人”单霁翔坚持走创新道路,推出故宫系列口红等特色文创,让文创产品深入大众生活;吴碧霞用中国传统唱腔翻唱现代歌曲《广寒宫》,带给人们别样的听觉盛宴。墨守成规只会让传统文化画地为牢,不断创新方能燃起中华文化当代之魂。
守正不渝,创新不止。“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是不切实际的,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实现源深流长、根深叶茂。在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又要紧跟时代、顺应潮流,在守正创新中实现“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齐鲁大地绽放新彩。从并称曲阜三宝的碑帖、楷雕、尼山砚,到邹城伏陶改良陶土工艺,以儒家“人和”为创作灵感推出的伏娃娃形象,再到汉青国瓷重新诠释东方美学的中国创意,都生动体现了齐鲁大地在文化“两创”中迸发出的全新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笃守正道,以新制胜。“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守正精神;“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是一种以变应万变的创新智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在保护传承中厚植传统文化根脉,在守正创新中延续传统文化精髓,在相融互通中彰显传统文化魅力,从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的潮流中行稳致远。
来源:《曲阜师大报》
作者:孔娟 中共曲阜市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