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创”之声】诗礼庭训

日期:2024-02-12 11:01 浏览: 来源:曲阜市委党校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曲阜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在推进儒学研究传播、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担负着重大责任。曲阜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五年,东方圣城·幸福曲阜,必然成为‘两创先行示范区’”“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当好‘两创’的探路者、先行者”。我校作为培训干部的主渠道和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积极响应号召,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理论研究,用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特开设【“两创”之声】专栏,推出系列研究成果,敬请关注。


诗礼庭训

不知道你去过曲阜的孔庙吗?孔庙里有一座建筑叫诗礼堂,是为了纪念孔子教育他的儿子孔鲤学诗学礼而建造的。其实,这个地方就是孔子的家。

一个静谧的清晨,太阳斜照在孔子家的院子里,大地上满是斑驳的光。孔子嘴里哼着小曲儿,悠哉闲哉,尽享着一天的新生活。儿子小孔鲤正在撒欢儿,又打又闹,又蹦又跳。

这时,孔子叫住儿子,深情地问他:“儿啊,你学《诗》了没有?”

“没有。”孔鲤随口回答。

“不学《诗》,无以言。”孔子关心地说。

《诗》是什么?就是《诗经》。它是孔子从西周留下的3000多首诗歌中筛选出来305首,又进行加工整理,然后才形成的反映上古社会真实生活的百科全书。孔子教育他的儿子必须学《诗》,如果不学习《诗经》,不要说不懂文化,就连说话也说不好。

又有一天,夕阳西下,火烧云把整个庭院映照得通红。小孔鲤又在外边疯玩儿了一天,这时候风风火火地往家跑,爷俩儿撞了个正着。

孔子把他叫住,又问他:“孔鲤,你学《礼》了没有?”

孔鲤回答:“没有。”

孔子循循善诱地说:“不学《礼》,无以立。”

《礼》是什么?就是《礼经》,也叫《仪礼》。到孔子时代,这部书已经快失传了,大部分书稿都找不到了,孔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了17 篇,又把它整理好。《礼经》中的这17 篇文章,都是教给人们守规矩的。孔子教育他的儿子,不学习《礼经》,就学不会守规矩;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地守规矩,他在社会上就不能很好的生存。

孔子在他的庭院里对儿子的这两次教育,后来在孔家传为佳话,人们把它叫作“诗礼庭训”。这就是孔氏家风的起源。孔家的后人一辈又一辈地传承这种家风,就被人们誉为“诗礼传家”。

“诗礼传家”是孔子对他的后世子孙提出的两个最起码的要求,一个是有学问,一个是守规矩。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两个因素一个都不能少,如果少了,这个人就是不健全的。



来源:选自《中国家风·诗礼传家篇》

作者:孔颖 中共曲阜市委党校党委委员、副校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