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来自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生命健康、安全教育”系列教材[救护师资教程二《心肺复苏与创伤救护》、《救护员》及授课课件)]、《创伤救护实操技术手册》(下)、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微信公众号。
在院外,当发现有人受伤时,在没有条件做清创手术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用绷带、三角巾或者现场可以利用的其他材料包扎,是外伤救护的重要环节。
包扎的主要目的:1、保护伤口,防止进一步污染,减少感染机会。2、减少出血,预防休克。3、保护内脏和血管、神经、肌腱等重要器官和组织。4、有利于转运伤员。
包扎的基本要求:1、包扎动作要轻、准、快、牢,以免加重损伤或痛苦。2、包扎前要在伤口上加盖敷料。3、较大伤口不要用水冲洗(烧烫伤、化学伤、动物咬伤除外),不要涂抹任何药物。4、避免在受伤部位和坐卧时受压的部位打结。5、包扎松紧要适度,避免脱落和压迫局部,造成局部神经、血管和肌肉损伤。6、四肢伤应尽量暴露末端,以便随时观察血液循环状况。7、包扎时尽可能做好自我防护,戴医用手套。如必须用裸露的手处理伤口,在处理完成后,用肥皂彻底清洗双手。
特别提醒:现场包扎后,(1)一定要检查所包扎部位远端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如果包扎过紧,会造成远端组织因血液循环不好而受损或坏死,此时应松开重新进行包扎。(2)要视伤情将伤员尽快送医或拨打急救电话,在院内对伤员的伤口进行彻底清创、缝合、消毒、包扎等规范治疗,并根据创伤成因和受污染程度,作破伤风预防和狂犬病预防等。
从本期开始,为大家介绍常用院外现场包扎技术
常用的院外现场绷带包扎技术(1)
绷带包扎方法包括环形包扎、螺旋包扎、螺旋反折包扎、“8”字包扎、回返包扎等。本期介绍环形包扎、螺旋包扎和螺旋反折包扎。
一、环形包扎
环形包扎法主要用于腕部、踝部、颈部及身体其他粗细相等部位伤口的包扎,是最基础和最常用的包扎方法。
操作要点:
1、伤口用敷料覆盖并固定。
2、绷带一端稍斜放于敷料处环绕一圈,第二圈将第一圈斜出一角压入环形圈内。(图3a、b、c)
3、加压继续环绕,每圈盖住前一圈,绷带缠绕范围要超出敷料边缘。(图3d)
4、最后固定绷带末端。(图3e)
二、螺旋包扎
螺旋包扎法主要用于肢体上、下粗细相等,伤口较大、较长部位的包扎,如上臂、躯干等。
操作要点:
1、伤口用敷料覆盖并固定。
2、在伤口远心端环形包扎两圈,固定起始端。(图4a)
3、从第三圈开始,每环绕一圈压住前一圈的1/2或1/3.(图4b)
4、包扎完成后固定绷带末端。(图4c、d)
三、螺旋反折包扎
螺旋反折包扎法主要用于上下粗细不等部位的包扎,如前臂、小腿等
操作要点:
1、伤口用敷料覆盖并固定。
2、在伤口远心端环形包扎两圈,固定起始端。(图5a)
3、从第三圈开始每圈将绷带反折一次,反折时以一手压住绷带正中处,另一只手将绷带向下反折,缠绕包扎,反折不要在伤口处。(图5b)
4、包扎完成后,再环绕两圈,固定绷带末端。(图5c)
本文插图均来自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组织编写、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编著的《创伤救护实操技术手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