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发出《关于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职能助企纾困稳进提质若干工作举措的通知》,在深化集成改革创新、优化金融服务、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加快激励政策落地等四个方面,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职能助企纾困、稳进提质,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
深化知识产权全链条集成改革创新 推进数据知识产权改革创新。迭代升级“浙江省知识产权区块链公共存证平台”,自2022年7月起向省内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费提供原创设计和数据知识产权存证的基础服务。推进数据知识产权价值实现。 推进专利开放许可改革创新。加快推进试点,鼓励省内高校院所和企业筛选有市场化前景、应用广泛、实用性较强的专利技术参与开放许可,强化对山区26县的定向开放力度。到2022年底,力争参与开放许可专利数量达到1500件以上,落地许可合同500份以上。 推进地理标志富农集成改革创新。加强部门协作,强化地理标志权利人、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人的产品品质和信誉意识,积极运用数字化系统推动地理标志产品赋码管理,依托电商展销媒介继续组织品牌集中宣传推介等公益服务,持续提升地理标志产品和品牌价值。到2022年底,地理标志惠及农户7万户以上,建成品牌指导服务站300家以上。 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机制改革创新。提升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维权中心服务水平和能力,推进技术调查官参与行政裁决办案,加大对侵犯各类市场主体专利权的行政裁决工作力度,推动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简易程序试点,提升行政裁决和案件办理质量和效率,到2022年底,力争重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应对指导率达到100%。 优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 深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持续深入开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入园惠企”行动。充分发挥商标质押独特作用,重点围绕老字号企业、网络品牌店、餐饮连锁店、民宿经营户、地理标志使用主体等领域困难弱势主体,一体推进“快评、快审、快登、快贷”服务。2022年力争全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达到1000亿元以上,服务中小微企业3500家以上。 推进知识产权保险创新。引导保险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加大知识产权保险产品研发和推广力度,依托“浙江知识产权在线”等公布产品服务信息,结合专利转化专项计划,进一步激发投保热情,扩大保险机制对创新活动的保障覆盖面,为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动降低风险,强化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持续推广知识产权证券化。引进和培育一批专业化服务机构,拓展知识产权证券化底层资产和发行路径,健全优化知识产权证券化服务体系,加快实现知识产权成果市场化、产业化。到2022年底,通过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均实现“零”的突破。 强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 持续迭代优化“浙江知识产权在线”。完善“一窗口统办”“一平台交易”“一链条保护”“一站式管理”“一体化服务”五大数字化应用场景,上线“知识产权之家”等个性化应用场景,引导企业充分依托“浙江知识产权在线”,全程线上办理知识产权业务。到2022年底前,服务用户数达到8万家以上,线上办件数突破3.5万件,全面开通专利公布和商标公告手机端查询功能。 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专项服务行动。深入实施知识产权赋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知识产权快速维权、知识产权金融等一揽子服务,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促进企业管理与创新资源、金融资本的有效融合。 开展“共富有我”知识产权服务系列活动。围绕中小微企业和欠发达县的知识产权服务需求,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业务咨询、数据开放、专利分析、专利代理、专利导航、维权援助等公益服务。到2022年底,累计服务山区26县中小微企业100家以上。 加快知识产权激励政策落地 落实国务院、省政府督查激励政策。积极开展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加快知识产权专题数据库建设。修订完善各级财政资金资助政策,重点加大对后续转化运用、行政保护和公共服务的支持。 发挥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资金引导作用。加大专利转化专项计划资金支持政策推广力度,高效协同促进专利转化,持续满足中小微企业实际生产和技术创新需求。第一批专利转化专项资金力争在2022年9月底前全部执行完毕。 加快知识产权运营项目存量资金运用。杭州市、宁波市要积极盘活股权投资、基金等市场化方式支持的知识产权运营相关项目资金。台州市要加快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结转资金执行进度,直接惠企的项目要先行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