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曲阜市教体局紧紧围绕“教育名市”建设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全环境立德树人、乡村教育振兴、传统文化两创等重点工作,凝聚合力、激发活力、增强动力,教育发展环境、办学基础条件、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优化提升。
教育工作环境不断优化
制定《加快教育名市建设深化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成立教育名市建设指挥部,实行联席会议和调度通报制度。实施《教育资源整合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改扩建、盘活闲置资产等方式,为城区中小学扩容学位2600个;新建中小学、幼儿园3处,加快推进8所农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整合;全面实施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和教学仪器设备更新。推进食堂规范化建设,“明厨亮灶”率保持100%。农村办学条件及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加快实施“教育强镇筑基”和农村学校“双百工程”,顺利完成农村学校寄宿制、配餐制建设。曲阜市成功创建“全省首批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
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推进托幼一体化,为13所公办园增加托育服务职能,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机制保障实验区”通过省教育厅审定并报教育部审批。普通高中推行“3+3”竞争办学模式,新生录取4279人,录取率达61%。曲阜职业中专与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合作办学效益良好,曲阜中医药学校录取分数线再创新高。特殊教育随班就读、送教上门、教康医结合等工作有序推进,曲阜市入选首批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示范区,入选山东省全环境育人“教康医”全方位关爱服务实验区。加强培训机构星级管理,先后有16家校外培训机构得到首批星级认定。建立健全校地合作对接机制,有6所学校与驻曲高校结为共建学校,建立实训基地9处,开展培训讲座110场,受益师生4.6万人次。
素质教育改革成效明显
坚持以教学质量为中心,2023年中考优秀率、高考本科上线率再创新高。全域教学质量优质均衡,先后有1处学校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1处学校被评为全国乡村温馨校园,15所学校获得省级荣誉。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打造“红石榴学校”52处,铸牢民族共同体工作经验得到教育部和省市领导认可。15名学生被评为省市“新时代好少年”;市教体局荣获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2所学校、11项工作获得全省同类评比一等奖。
教育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下大力气、下真功夫。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推行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招生“一网通办”,实现群众“零跑腿”。坚持师德为先,深入开展“树师德正师风”专项整治活动;有6人分别被评为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齐鲁名师、齐鲁名班主任,数量居各县市区前列。制定《校外培训机构审核登记实施办法》,对129所培训机构进行监管,监管资金220余万元。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发放学生资助资金807万元,惠及困难学生14826人次;15所学校通过济宁市标准化优质校验收。持续巩固“人防”“物防“”技防” 护学岗安防建设“ 4 个100%”达标成效,实行“定位、定时、定岗、定人、定责”五定式管理,确保校园安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纵深推进
启动“全环境立德树人示范区”创建工作,制定实施意见,成立工作专班,召开专题会议,组建宣讲团,开展“百人千场”宣讲260余场次。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十百千”工程,持续推进“校校孔子像、班班论语章、处处经典句、园园溢书香”校园环境建设,让师生时时耳濡目染、处处潜移默化。推进现代学礼传习,印制《中小学幼儿园现代学礼指导手册》1000册;开展校园“九礼四仪”教育,培养学生文明礼仪。开展大型美德传承、经典诵读活动100余场次。在德育工作探索实践中,逐步形成和乐少年、儒雅少年、新君子等30多个学校传统文化德育品牌。
【常务会议】第十九届市政府第三十八次常务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