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种小麦病虫综防技术意见
小麦播种期是综合防治多种病虫的有利时期,也是确保小麦苗全、苗齐、苗壮的关键时期。针对近年来我市小麦病虫发生特点,提出以下综防技术意见。
一、选用抗(耐)病品种
要尽量选用抗(耐)病性强且农艺性状好的良种,如济麦22、泰农18、太麦198、鲁原502、农大761等小麦品种。凡是今年发生过小麦黄花叶病的地块,要注意更换品种,尽量不要再种植易感病品种。
二、加强健身栽培
一是改善小麦群体结构,大力推广宽幅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降群体壮个体,增强植株抗(耐)病虫能力;二是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全面推广配方施肥,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群落数量;三是适期播种,我市适宜播期为10月10日至20日,注意:我市今年小麦茎基腐病重发生地块,可适当推迟到10月20日前后播种,最晚播种时间不宜晚于霜降,晚播地块可适量增加播种量。
三、搞好土壤处理和药剂拌种
1、防治害虫
⑴土壤处理 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3~5公斤,耕地前均匀撒施。
⑵药剂拌种 用小麦专用种衣剂包衣。或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毒死蜱乳油)按1︰50︰500(农药︰水︰种子)拌种。拌种时先将农药按要求比例对水稀释成药液,再与种子混合拌匀,堆闷5~6小时,放在阴凉处摊开晾干后即可播种。
2、预防病害
选用含有咯菌腈、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成份的药剂处理种子。选用含咯菌腈、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有效成分含量足的种衣剂进行包衣(拌种),是预防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根腐病等病害的关键措施,避免“白籽下地”。每百公斤种子可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300毫升、或32%戊唑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00毫升、或48%苯甲· 吡虫啉悬浮种衣剂400毫升、或8%苯醚甲环唑·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2000毫升进行包衣、或 27.2%氟环菌·咯菌腈·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 300毫升进行包衣,兼治地下害虫、蚜虫等;也可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适乐时),或2%戊唑醇种衣剂(立克秀)按种子量的0.15%拌种。
四、大力推广冬前化学除草
冬前进行化学除草省药、效果好、对作物安全,可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喷雾防治。防治阔叶杂草每亩用30%苯·苄可湿性粉剂 17克加56%二甲四氯钠可湿性粉剂35克,或28%唑草·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5克加5%双氟磺草胺悬浮剂10毫升,或10%唑草酮水分散粒剂 15~20 克,或 50 克/升双氟磺草胺悬浮剂 5~6 毫升。防除禾本科杂草,以野燕麦为主的麦田可亩选用6.9%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60~70毫升,或5%唑啉·炔草酯乳油60~100毫升,或15%炔草酯微乳剂 25~30 毫升;以节节麦为主的麦田,一定要选用含甲基二磺隆成分的除草剂,可亩用3%甲基二磺隆悬浮剂25~30毫升,或 3.6%二磺•甲碘隆水分散粒剂每亩 15~25 克。 以上农药均兑水 30 公斤后进行茎叶喷雾。
禁止使用甲磺隆、氯磺隆等残效期长的除草剂。
在化学除草的同时,加入43%戊唑醇悬浮剂乳油30毫升、1.8%阿维菌素乳油30毫升混合喷雾,可兼治小麦茎基腐病、根腐病、纹枯病和红蜘蛛等。
整建制地块主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高脚施药机械,发挥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开展冬前化学除草专业化统防防治,增加统防统治面积,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达到农药减量控害、农田生态环境安全的目的。注意事项:使用除草剂最低气温不低于 4℃,选择晴朗无风或微风天气,上午 9 点至下午 4 点之间施药为宜,严格掌握安全用量。以免对作物造成伤害或漂移药害;阴雨天、大风天禁止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