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创”之声】立足德学勤俭 涵养时代家风

日期:2023-06-12 22:09 浏览: 来源:曲阜市委党校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曲阜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在推进儒学研究传播、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担负着重大责任。曲阜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五年,东方圣城·幸福曲阜,必然成为‘两创先行示范区’”“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当好‘两创’的探路者、先行者”。我校作为培训干部的主渠道和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积极响应号召,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理论研究,用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特开设【“两创”之声】专栏,推出系列研究成果,敬请关注。


立足德学勤俭 涵养时代家风


古语云:“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中华民族有着深深的家庭情结,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注重发扬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而家风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传承良好家风,要从立德、立学、立勤、立俭四个方面入手,从而最终推动民风社风向真善美发展。

以德齐家,是家族兴旺的根基

千百年来,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健康发展的前提,弘扬良好家风家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培育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亦或“忠孝仁爱信义”,都需要有优良的家风作为支撑。

《论语》中曾提过“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是孔子对后人的教育,告诫后世子孙要通过道德认知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孟子对道德的重视程度并不亚于孔子,他提倡的仁义、孝心、性本善都对一个人的道德品格形成起到了助推作用。家庭教育对于“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的影响十分深远。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以及家庭的整体风貌都是影响子女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家风建设和恰到好处的教育方式会给予孩子积极的影响。“做人德为重,做事德为先”,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家风传承以“德”,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只有每个家庭成员的道德认知都提高了,那么整个中华民族的道德教育才会全面提升。

以学兴家,是家族昌盛的源泉

在中国,耕读传家的传统深入人心、绵延不绝。孔子“韦编三绝”,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李白“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都体现了对读书的热爱。在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的阅读中,我们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视野上的开阔、情操上的陶冶。“读书,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家风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家教的长短得失的体现,是家教的外化,而家教是自然而然、生动活泼、春风化雨地进行的。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个人。家,是子女成长的第一课堂,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勤读诗书的家庭才能底蕴深厚,为家族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以勤持家,是家族兴旺的法宝

在传统家教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习劳习苦”等都是勤劳家风最直接的表达。古人不仅在家教中重视劳动传家,提倡劳动家风,而且还身体力行参加劳动,通过亲身劳动,在传承、培育家风的同时,为子弟家人树立良好劳动榜样。在这方面,曾国藩的家教尤其值得一说。曾国藩家教的一大特点就是崇尚勤俭,这是曾氏一门的世传门风。“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的家风早在曾国藩祖辈那里就已形成,且代传不绝。曾国藩在家书中一再教导子弟切莫背弃家风,“吾家累世以来,孝弟勤俭。辅臣公以上吾不及见,竞希公、星冈公皆未明即起,竞日无片刻暇逸。”

解锁“勤劳密码”,传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奋进家风,涵养勤奋家庭。从“囊萤映雪”的车胤和孙康,到唐朝学者陆羽,再到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再到伟大音乐家贝多芬,古今中外,通过勤劳奋斗取得成功的名人事例数不胜数。只有将“勤”作为每位奋斗者的底色,才能使得美好的蓝图变为现实,才能将人民的愿景变为实景。

以俭守家,是家族昌盛的保障

《论语》有云:“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曾国藩坚持修身以俭,专心于业。他将自己丰厚的收入用于军队开销、公益事业等,却不留给自己的子孙。他认为家风是给子女最大的宝藏,并将勤俭持家的精神融在每个家庭成员的血液中,成为了该家族的象征。

人无俭不立,业无专不精。著名企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先生,一生积累财富无数,却依然崇尚“俭以养德”,一双鞋可以穿10年,一身西装可以穿40年。在田家炳的影响下,其五子四女,个个都品行端正,学有专长。“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爱国华侨陈嘉庚兴巨资办学却对家人很“抠门”,勤俭家教让子女养成了和他一样的公益情怀。家风不是靠钱财来经营的,而是需要父母的身体力行,思想观念来营造的。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中华优秀传统家风就好像春雨,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着其家庭成员,使其遵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行为准则,营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氛围,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追求。“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良好家风实现厚培,治家之本做到传承,方能缠绵如丝,韧而不断。

 (作者:孔娟  中共曲阜市委党校教师)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