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小麦正处于抽穗扬花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大部分麦田群体充足,墒情适宜,长势较好,丰产架子初步构建。但是小麦生产也存在条锈病和赤霉病流行风险高、后期天气不确定性大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从现在到收获还有40天左右的时间,灾害性天气将对小麦扬花、灌浆成熟和适期收获带来不利影响。这段时期,大风、雷雨、冰雹、干热风等极端天气明显增多。要加强小麦后期田间管理,积极科学应对农业灾害天气,夺取小麦丰产丰收。
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要提高警惕,密切关注气象信息,及时收看天气预报,提早做好暴雨、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防御准备。对强降雨后易积水内涝地块,及时排渍降涝,防止根系早衰。对墒情较差田块,及时浇水补墒,增加田间湿度,防范干热风危害,确保安全成熟。
二、要持续加强重大病虫防控
4月下旬以来,我市出现连续大风降雨降温天气,田间湿度大,对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发生十分有利。要以赤霉病、条锈病、麦穗蚜为重点,继续加大小麦重大病虫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力度。要根据小麦生育进程和天气情况,抓准赤霉病防治时机,雨后及时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肟菌脂、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咪鲜胺等农药。要继续严密监测和关注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坚持统防统治、群防群治、联防联治,做到发现一点、杀治一片,坚决防止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连片成灾、蔓延危害。
小麦生产后期往往多种病虫重叠发生,交替危害,应重点开展好“一喷三防”,科学选用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开展喷防作业,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提高灌浆速率,增加灌浆强度,提高小麦单产。
三、做好小麦倒伏预防和补救
小麦生长后期,若遭遇大风降雨天气可能导致小麦倒伏,特别是旺长田、高产田和风口地区,更容易倒伏,要提前做好预防和补救措施,有风天气不要浇水。倒伏麦田补救措施:一是不扶不绑,顺其自然。植株都有自我调节能力,小麦倒伏 3~5 天后,叶片和穗轴会自然翘起,特别是倒伏不太严重的麦田,植株自动调节能力更强。可在雨后人工用竹杆轻轻抖落茎叶上的水珠,减轻压力助其抬头。不扶不绑,植株仍能自动直立起来,使穗、茎、叶在空间合理分布。小麦不论倒伏到何种程度,都不要采取人工绑扶等辅助措施,否则会造成茎秆二次损伤、折断,减产幅度更大。二是喷药防病害。小麦倒伏后,特别是平铺倒伏的麦田,为白粉病等喜湿性病菌繁殖侵染提供了理想条件,往往导致白粉病暴发。对倒伏麦田要及早喷施杀菌剂,减轻倒伏病害次生危害。三是喷肥防早衰,减轻倒伏早衰次生危害。小麦倒伏后秸秆和根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秸秆输送功能和根系吸收功能都有所下降,要结合喷药混喷 0.2%~0.4%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增强光合作用,提高粒重。
四、做好干热风预防和补救
干热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气象灾害,会造成小麦灌浆期缩短、秕粒增多、粒重下降,可导致小麦减产 5~10%,严重的可减产20%以上。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信息,根据土壤墒情和小麦长势情况,采取应对措施。在干热风来临前,用 1%~2%尿素+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肥,可以促进小麦生长发育,预防或减轻干热风危害,同时有利于小麦灌浆和增加千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