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3年全省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要点的通知

日期:2023-04-17 10:55 浏览: 来源:曲阜市农机事业发展中心


2023年,全省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发展农业机械化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应、助力农业强省建设为目标,以提高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水平为重点,全面推进设施农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业机械化高质高效发展;以补齐装备短板促进转型升级、加强体系建设提升支撑能力为抓手,不断拓展技术服务领域,创新推广工作机制,全力做好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服务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强省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一、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提升新时代新征程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能力

1.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拥护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持续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政治能力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懂技术、爱农民的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队伍。

2.增强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全省农机推广系统要坚持业务工作紧紧围绕党建核心,聚合力、强支撑、抓重点,努力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不断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学习农机化知识,掌握农业农村情况,找出农机化技术推广发展的难点、卡点,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坚持从农民需求、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多到基层调查研究,多听取农民群众意见,抓紧抓好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的推广应用。

二、抓紧抓好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质量,全方位促进单产提升

3.抓技术集成配套,提升主要粮食作物单产。协同推进粮油产能提升,积极推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针对大田与试验示范田单产差距较大问题,全链条、全环节查找分析短板弱项,搞好技术集成、主体配套、政策衔接,在配套提升机械化耕整地作业质量基础上,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播种质量,实现苗齐苗全苗壮,促进单产提升。要抓住机具功能性能提升适配、机手作业操作到位、农机农艺集成配套等关键要害综合施策,因地制宜加快推动实用高效播种机械升级换代,强化机耕机播作业规范化指导,优化完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加快北斗导航、智能监测、无人驾驶等先进适用装备的技术示范与推广应用,认真组织机手培训,规范操作、达标作业,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精准化水平。重点推广秸秆全量还田保护性耕作、土壤周期耕作、免耕精量播种、播前播后双镇压等机械化技术模式,开展小麦“一喷三防”、水肥一体化等机械化技术示范与推广,全力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尽快落地见效。

4.抓增收减损,保粮食安全。围绕抓好粮食机收减损工作,以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作物为重点,修订完善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广泛开展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活动,提高机手的机具使用操作技能和增收减损意识,推动机收作业实现精细高效、提质减损。推动全省机收工作重心由抢收为主向抢收减损并举转变,在秋季玉米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时,选择部分县开展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玉米籽粒收获专项技能比武。大力推广智能化机收装备,提高收获机械装备质量和性能,努力挖掘机收减损潜力。

5.抓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提升大豆产能。因地制宜筛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适用种植模式,探索实践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节本增效技术方案,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装备调查研究,进一步搞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种、管、收各环节机械化生产装备选型示范,加快改造农机、适配农艺,解决好打药除草、机种机收等关键技术问题。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开展技术指导,提升技术到位率和覆盖面,推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关键技术落实到位、有效应用。

6.抓好极端天气防灾减灾技术预案,提升机械化防灾减灾能力。按照省农业农村厅部署,分区域、分灾种、分作物、分环节加强旱涝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和农业生产防灾救灾保障,做好春耕、“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农机作业技术服务,围绕重大病虫害、低温冻害、干旱洪涝、作物倒伏等灾害,强化技术研究和机具改制,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机械化技术指导和服务,充分发挥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作用,提升骨干人员防灾减灾机械化作业技能水平。

三、开展创新示范,推进经济作物和畜禽水产养殖设施加工机械化发展

7.抓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提升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加大试验示范和科技支撑力度,围绕花生、马铃薯、棉花、大蒜等大宗经济作物,开展精量播种、高效植保、联合收获、残膜回收等关键技术与装备的试验示范和机具选型工作,加快突破花生、马铃薯、棉花、大蒜播种、收获等环节机械化技术,制定完善种植模式与机具配置方案,着力提升大宗经济作物机械化种植和采收水平。围绕叶菜类和球类蔬菜、茶叶、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开展移栽、高效植保、智能采摘收获等瓶颈技术示范。林果业生产机械化重点抓好田间管理、机械套袋和多功能作业平台采摘。引导各级推广机构举办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现场演示和培训活动,推动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迈上新台阶。

8.抓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推广,推进畜禽水产养殖全程机械化。推进畜禽规模养殖机械化生态循环模式,打造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的畜禽养殖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示范推广高效饲草料生产与加工、精准饲喂、智能环控、疫病防控、粪污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专用技术装备,提升畜牧养殖主要品种、重点环节、规模养殖场(户)机械化水平。构建水产绿色养殖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稳步开展养殖品种、工艺、设施与机械装备协同示范,加快饵料运输和自动高效定量精准投喂、水质在线监控、尾水处理等设施装备集成配套,因地制宜推广水产养殖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促进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

9.抓好设施设备配套和宜机化建设,促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加快老旧温室大棚改造,采用新型结构、材料、能源、环控设施等,着力推进日光温室与塑料大棚宜机化、智慧化建设。聚焦精量播种、育苗嫁接、移栽和收获等环节技术装备短板,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土地耕整、水肥一体化、环境调控、智能管控、尾菜及秸秆处理、残膜资源化高效利用等机械化技术。开展品种、栽培模式、配套机械等研究,积极构建适合我省实际的标准化设施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促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

10.抓好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技术推广,提升加工机械化水平。全面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结合地方特色,围绕蔬菜、果品、茶叶、薯类、花生、菌类、畜禽和水产品,积极推广清洗、分选、保鲜、干燥、分级、烤制、榨油、分割、包装、储运等生产环节,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产品初加工技术与装备,遴选典型案例,加大宣传力度,引领示范和推广应用。突破叶菜类预制初加工机械化短板,在自动除芯、高压气流清洗、系统集成与智能调控等环节开展集成配套和示范推广,遴选出适合我省叶菜加工的智能工厂化流水线生产技术模式。

四、强化短板弱项研究,促进“两全两高”农机化高质量发展

11.抓机艺融合,促两全两高。围绕小麦玉米增收减损、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大宗经济作物与苹果生产、温室宜机化建造、畜禽与水产养殖和蔬菜初加工等创建农机化示范基地,积极开展农机农艺融合研究示范,提出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和主推模式,切实加强技术集成熟化、示范引领和协同推广,加快推动品种、种养方式、产后加工等方面机械化进程,总结形成各产业不同品种(畜种)机械化生产的技术路线,构建农机农艺融合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推动各产业机艺融合发展,推进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和“两全两高”农机化示范县创建。

12.抓短板弱项,促协调发展。用“四分法”细梳理深挖掘短板弱项,各个击破,推进农机化各业、各环节协调发展。开展畜牧业、渔业和农产品初加工业调研和农机化短板弱项研究,拓展推广业务范围。要紧盯产业发展需求,发挥专业优势,找准“缺门断档”机具,提出需求目录,牵引研发创新,紧盯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强化技术集成,持续提升六大产业、薄弱生产环节的机械化装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13.抓丘陵山区,促快速发展。增加丘陵山区适用机具供给,加快农田宜机化改造,研究制定适宜丘陵山区机械化生产的技术模式,推进农作物和果园茶园种植标准化,使果园茶园建设改造等与机械化作业相适应,研究制定机械化生产农艺规范,加快适用农机装备示范推广。

五、强化体系建设,提升支撑服务能力

14.抓体系建设,保服务能力。通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进一步巩固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成果,提升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建立“一主多元”的农机技术推广服务机制,发挥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的主导作用,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等技术和人才优势,共同推进农机化先进技术成果落地应用。要建立健全农机化技术推广系统人员能力提升机制,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农机化技术人员和一线技能人员需求,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农机实用技术培训,打造一支懂技术、会操作的农机推广应用队伍。创新推广方式方法,以“互联网+技术推广”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简明直观、双向互动的服务。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培训班、现场会、农机地头展、“田间日”“牧场日”“水产日”等活动,加快普及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机技术与装备。

15.抓信息宣传,促技术普及。创新农机化技术信息宣传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电视广播、手机APP、山东农机化信息网、山东农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山东农机化》杂志等信息化平台,开展农机化政策、实用技术、示范推广活动等信息宣传服务,利用现场会、培训班等线上线下活动为农民发放农机技术宣传资料,推动“送技术服务下乡”,有效促进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落地应用。

六、着力强化农业机械化质量监督工作

16.持续强化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建设。按照“属地管理、就近处理、首问负责、无偿服务”的原则,受理、调解、处理所在地的质量投诉案件,做好重大或群体质量投诉的调查、督办工作,及时为民分忧解困。开展“农机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持续打造活动品牌,提升影响力。开展“三夏”“三秋”农机质量投诉宣传服务和受理处理工作,探索投诉监管方式方法。

17.扎实开展在用农机质量调查工作。助力粮食增产增收,提高单产,提升产能,稳产保供。按照部农机化总站要求,在玉米主产区开展玉米联合收割机质量调查和收获损失率调查。开展2022年小麦联合收割机产品质量调查和收获损失率调查问题整改工作。积极探索在用农机质量调查方式方法,提升质量调查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