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来自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生命健康、安全教育”救护系列教材。
一、概述
在各类自然灾害中,火灾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发生频率较高的灾害,也是最经常、最普遍的危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
火灾不仅烧毁财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可以致人死伤、残障和心理创伤。烟雾窒息是火灾致死的主要原因。救护人员应掌握火灾现场的特点,及时、有效、科学地施救。
二、火灾避险原则
火灾的避险原则是报警、扑救、撤离。
(一)报警
不论何时何地,一旦发现火灾,立即向“119”报警。
报警内容:单位、地址、起火部位、燃烧物质、火势大小、有无人员被困、进入火场路线以及联系人姓名、电话等,并派人到路口接应消防车进入火场。
(二)扑救
火灾初起阶段具有火势较弱、燃烧面积不大,烟气流动速度慢,火焰辐射热量小,周围物品和建筑结构温度上升不快等特点。这个阶段,要及时组织力量,利用消防器材将火扑灭。争取灭早、灭小、灭了。
1.电器着火。 要立即切断电源,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不可泼水。
2.油锅着火。迅速关闭燃气阀门,盖上锅盖或湿布,还可以把切好的蔬菜倒在锅里。
3.室内的沙发、棉被等物品着火。 可立刻用水浇灭。
4.液化气罐着火。立即关闭阀门,可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盖。
5.身上着火 。不要奔跑,立即躺倒,翻滚灭火或跳入就近的水池,其他人也可用厚重衣物或被子覆盖着火部位灭火。
(三)撤离
如果火势较大,超过自己的扑救能力,应想方设法尽早撤离。保持镇静,简易防护,低姿逃生,也可利用阳台、窗口逃生,建立避难场所,等待救援,必要时发出信号,寻求援助,万不得已被迫跳楼时要缩小落差。在撤离过程中,如果条件许可,可用打湿了的毛巾、衣物等捂住口鼻,防止烟气伤害呼吸道。
三、应急救护要点
1.做好自我保护
救护人员要评估火灾现场环境,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救护伤员。
2.迅速转移伤员
迅速转移伤员,将伤员置于安全、通风处。出入烟雾较重的地方,救护人员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3.立即抢救生命
保持伤员呼吸道畅通,对呼吸心搏骤停者实施心肺复苏。
4.保护烧伤创面。(具体方法见“烧烫伤处置”)
5.伤员转运
应急救护后,应立即将伤员送医院救治。
四、注意事项
1.进入人员密集场所或下榻宾馆、酒店时要注意安全通道、紧急出口位置。
2.发生火灾时,果断采取正确的逃生路线和方法。不要拥挤、不要乘坐电梯、不要轻易跳楼。
3.火场尽量避免大声呼喊,防止有毒烟雾及高温气体进入呼吸道。
4.在火场中,失去自救能力时,尽量靠墙或通道躲避,便于消防人员营救。
5.逃生时,不要贪恋财物。
6.家中要备有灭火器、逃生绳、手电筒、简易防烟面具,做好有备无患。
7.掌握常用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8.熟悉所在单位和家庭的消防应急预案,了解逃生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