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鹏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完善社会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制定推进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行动方案的答复
根据上级各部门的政策和文件精神,2020年5月,曲阜市教育和体育局下发了《曲阜市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推进劳动教育实施的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任务、实施机制路径和工作保障等,将劳动教育纳入全市的“六个一”工程,印发了劳动教育实施的评价标准。各校也制定了推进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并列出了学校劳动教育清单。
随着劳动课程标准的颁布,劳动课程作为国家必修课程进入了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劳动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小学课堂落地生根。而我市教育系统,紧跟上级文件精神,跟进开展了系列活动,如通过征集劳动教育案例,开展相关培训,提升教师开发设计教材的能力和劳动课程执教的能力;组织一线教师参与了省级劳动教育课程教材的开发,开发出的教材已经正式出版,截止目前,共发行了四个学期供全省中小学校选用;在各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家庭、社会不断参与学校的劳动教育活动,特别是一些学校已经将社会上各行业的能手请入课堂,辅助教学。
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学校虽然对劳动教育进行了规划和初步的实施,但距离高标准高质量还有差距,所以,教育系统秉持“三人行必有我师”、开放、接纳、感激的态度,敞开教育之门,希望更多的社会资源融入教育系统,积极参与、支持和助力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工作。
二、关于制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指导意见和标准化基地遴选方案的答复
在《曲阜市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中,教育系统在职责范围内,立足本职工作,大力支持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积极解决好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各类问题。但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和标准,时机还不成熟,但该项工作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和力求突破的环节。
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在目前阶段,是处于积极探索阶段,全国的劳动教育推进进程也是以实验区、实验校的形式在摸索、总结和修正。诚如本提案所提及的实验区和实验校的创建,目的就是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实验区和实验校的实地实施和探索,以探明劳动教育之路,故在一切时机尚未成熟,正确做法尚不明确,实施之路尚未走稳的前提下,冒然出台实践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标准化遴选标准等,则是过于草率,操之过急,缺乏科学性、教育性、安全性和方向的正确性,也是对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不负责任的工作表现。所以,在实践经验不丰富和不充分的条件下,冒然出台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标准化基地遴选标准等,均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也不符合省市各级教育部门的工作步调和政策要求。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力求缩短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标准化基地遴选标准出台的时间,积极寻求各方支持。劳动教育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是三位一体的综合实施,教育系统在探索和研究,社会资源也在求索,如果社会资源有合适的建议和已经探索出的经验与方案,欢迎与教育系统交流,我们很珍惜这样的学习借鉴机会,这样社会资源可以很好地助力我们的教育向好加快发展。
劳动实践基地的指导意见和标准化基地遴选标准的出台,我们满怀期待。因为劳动课程的实施从2022年9月进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体系,在当前阶段,参与劳动教育活动的各责任主体,都在探索和思考,在困难和机会中抉择,在问题解决中前进。相信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实验区和实验校的探索,加上我市各中小学的积极努力和实践,再经过专家论证和学者的研究,出台指导意见和遴选标准变得切实可行、充满希望,所以,我们满怀期待。在此过程中,我们鼓励有经验和想法的单位做出创新性的工作,提出和建立自己的标准,在实践中探索真知,检验真知,做出创新,贡献教育智慧。
三、关于开发具有传统文化各具特色的劳动实践教育课程的答复
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的创建一直是曲阜市各劳动教育实施主体单位的责任和工作重点之一,我市教师教育发展服务中心一直将特色课程的创建作为抓手和重点工作。经过努力,在推进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的实际工作中,已经涌现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单位和学校,例如曲阜市教师教育发展服务中心牵头的《以文件为纲 活动为本 精准反馈 重点打造——曲阜市推进劳动教育实施策略》案例和《姚村席编》均对特色课程的建设进行了经验总结。上述两项案例被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评选为2021年山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优秀典型案例。在2022年6月,我市共有7个单位在济宁市劳动教育教学研讨会就特色课程的建设工作作过典型的经验介绍供兄弟县市区学习。不少学校探索出不同地域特色劳动课程,比如姚村席厂小学的席编、王庄镇纸坊小学的传统桑皮纸制作课程、王庄镇康桥小学的小麦课程等,鲁城街道春秋小学在日常劳动教育案例被教育部刊文推广,这是2022年济宁市唯一被教育部通报推广的“双减”优秀案例。2023年7月17日光明日报(08版)报道了我市农耕教育的探索《从校园到田园,从课本到实践——山东曲阜耕读教育的探索》。
当然,要实现全部学校劳动教育各有特色的前景是美好的,但实现的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所以,我们一直在奋斗的路上,我们也期待社会各界给予我们适当的时间,去真正细致踏实地做好这项工作,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具有时代感的现代劳动教育融合好,同时也希望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各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的创建工作。
最后,再次感谢政协同志们对教育的关心、关爱、支持和期许,一路同行,加强联系,感谢有您,携手并进,共创辉煌,为党和国家培养后备人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让人民共享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