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维藤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教体局认真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始终把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工作放在教育重中之重的位置,以“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坚持“校内与校外相沟通”、“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积极探索学校体育发展新模式,努力促进每一名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相继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和《曲阜市学生体质提升计划》等系列文件,保证了体育课、大课间、体育锻炼的时间和质量,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一、加强宣传教育引导
1.全市中小学校要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
2.让中小学生和家长科学认识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
1.全市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可以开设1节体育课。
2.各学校要高度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刚性要求,确保体育与健康教育课开足开齐开全,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3.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包括民办学校),将课程总表于开学后一周内按要求输入到济宁市义务教育学校音体美课程开设监测平台。
4.各学校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安排音体美课时,并于开学前将本学期课程总表报教师教育发展服务中心艺体部备案。
三、保证体育活动时间
1.全市中小学要根据各自实际和各自特色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科学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确保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落到实处。
2.要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要安排学生走出教室到室外进行适量的活动和放松。
3.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对活动要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强度练习活动。
4.学校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科学优质的锻炼资源和内容,并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
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中小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真正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
2.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训练。积极筹备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体育社团。
3.要以赛促练、以练促学,组织开展好多种形式、丰富多彩和各具特色的体育比赛活动,构建“校内竞赛—校级联赛—选拔性竞赛”科学完善的竞赛体系。
4.各学校体育教研室要定期进行集中备课和集体研学。要求全体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评价和指导贯穿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整个过程之中。
五、做好体质健康监测
1.各学校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对体质健康管理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监测,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
2.各学校要严格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和抽测复核制度,真实、完整、有效地完成每年的学生体质测试数据上报工作并建立完善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
3.教体局将每年对上报的学生体质情况和数据进行科学研判并适时制定相应的体质健康提升计划。
六、完善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强化督导检查
1.教体局将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积极探索将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对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进行评价。
3.各校要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4.要严格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完善中小学生视力、睡眠状况监测机制。严格执行学生在校作息制度,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将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程表。
5.建立视力定期检测制度,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检测。对所有检测的学生建立准确、完整的视力健康档案并向学校提供学生视力健康分析报告。及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家长,积极整改,科学控制学生近视新发生率和降低近视患病率。
6.教体局把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全市综合督导评估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当中,适时开展动态监测和经常性督导评估。督导评估结果将作为考核中小学校相关负责人的重要依据。
7.全市中小学要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或网络平台,对反映的问题和诉求要及时整改,切实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科学管理。
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市学校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你们继续对我市教育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