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创”之声】官箴文化的当代价值

日期:2023-12-05 11:49 浏览: 来源:曲阜市委党校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曲阜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在推进儒学研究传播、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担负着重大责任。曲阜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五年,东方圣城·幸福曲阜,必然成为‘两创先行示范区’”“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当好‘两创’的探路者、先行者”。我校作为培训干部的主渠道和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积极响应号召,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理论研究,用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特开设【“两创”之声】专栏,推出系列研究成果,敬请关注。


官箴文化的当代价值

官箴书记录了古代官员的为政之道、修身思考和治理经验,形成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官箴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中华政治文明的鲜明特质,对党员干部涵养为政之德、汲取治理智慧、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涵养为政之德的文化之基

历代官箴书提出了“公、仁、忠、清、慎、勤、和、廉、诚、敬、宽、忍”等政德规范,而“清、慎、勤”是最典型的为政必备之德。清,即清廉不贪。《西山政训》将“律己以廉”列为“为官四事”之首。《昼帘绪论》曰:“莅官之要,曰廉与勤。”《为政忠告》要求官员“守公廉之心”,否则“虽任累千金,不足以偿一夕缧绁之苦。”慎,即慎言慎行。《官箴》曰:“设心处事,戒之在初,不可不察。”真德秀指出:“隐微之际,最为显著,圣贤之教,谨独是先。”张养浩要求官员牢记“为政者不难于始,而难于克终”的道理。勤,即勤于政务。《吏学指南》将“尚勤”视为“吏员三尚”之一,清代方大湜说:“廉而不勤,则政事纷繁,必多废弛,仍不得谓之好官。”《图民录》曰:“清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勤则明作有功;慎则敬而无失。”官箴书首重为政之德,体现了修身立德的自觉意识和德治主义的优良传统,为党员干部涵养为政之德、提升党性修养奠定了厚重的文化基础。

 汲取治理智慧的思想之源

官箴书的作者大多曾在地方为官,在发展经济、推行教化、维护治安方面形成独特的治理观念和智慧。一是务实有效。《州县提纲》批评了“洁虚誉而觊美职”“兴事改作,以祈上官之知”的行为。《从政遗规》提出“通下情”“治其本”的观点。《居官必览》认为县官应经常“巡历乡村,与山村野叟,欢然讲论,察访舆情。不烦人迎接。”二是为民兴利。《臣轨》提出“安而利之,养而济之”以达到“粟多则人富”的主张。《州县提纲》指出,在“建学校、开沟渠、筑堤防、立城壁”方面勿滥用民力,接待来访的“诸县公吏”时不能乱摊派,“正钱之外,不得增添分文。”三是注重教化。《州县提纲》要求“先教化而后刑责”以实现“俾民得以安居乐业”。张养浩认为:“教民不至,则犯禁者多”“人之良,孰愿为盗也?由长民者失于教养,冻馁之极,遂至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官箴书中蕴含的治理观念,是传统社会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今天汲取传统治理智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源泉。

 彰显了中华政治文明的精神特质

官箴文化彰显了中华政治文明“崇政德、贵自省、重民本”的鲜明特质,为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底气。“崇政德”是中华政治文明的根本特性。《州县提纲》之《洁己》、《牧民忠告》之《省己》、《庙堂忠告》之《修身》、《官箴集要》之《正心篇》、《宦游日记》之《秉公》皆为首章,“戒贪”“专勤”“勤俭”“慎交”等道德规范亦屡屡可见。“贵自省”是中华政治文明的精神内涵。真德秀指出,为官者享受“朝廷之爵位”“下民之脂膏”,若是“一或不勤则职业堕弛,岂不上孤朝寄,而下负民望乎?”张养浩要求官员“命下之日,则拊心自省:有何勋阀行能,膺兹异数?”若只想追求钱、权而不思报国,则“如公道何?如百姓何?”“重民本”是中华政治文明的鲜明标识。《潜书》曰:“虽官有百职,职有百务,要归于养民。”《福惠全书》主张为官应存“造福之心”,行“施惠之事”。雍正《钦颁州县事宜》提醒基层官员切勿出现“民为鱼肉,官为唇齿”“苛敛里民”的现象。

 

来源:《济宁日报》

作者:张娜娜 中共曲阜市委党校讲师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