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最前线:党建引领强服务 小阵地蝶变温暖家——尼山镇黄土村退役军人服务站

日期:2022-06-07 16:56 浏览: 来源:曲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退役军人的今天就是现役军人的明天,善待优待退伍老兵,做好拥军优属工作,能更好地激发现役军人投身国防、建功军营的家国情怀,更加坚定他们的从戎报国志。为切实服务好退役军人,营造“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浓厚氛围,打通“服务退役军人最后一公里”,黄土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在完善服务体系创建的基础上,多措并举,建设了规格高、环境好、质量优的退役军人服务站,打造了服务模式多元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管理规范化的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

“一幢幢绿白相间漂亮的居民楼房,悠静别致的老年公寓,石雕、花园、休闲长廊,配以花卉绿地相衬其中,村民们家家住在宽敞明亮的5层楼房里,免费使用村集体提供的热水和纯净水,老年村民在老年公寓里幸福生活,妇女儿童在休闲长廊和花园绿地里休闲娱乐,村民个个脸上充满了幸福快乐的笑容,一派和谐安宁的新景象,每年还发福利”,这样的场景,让众人羡慕,犹如仙境一般,这就是退役军人兵支书李明为乡亲们打造的乡村振兴“幸福曲阜”样板。

黄土村始建于明朝,1958年因兴建尼山水库该村搬迁至尼山水库北岸。2012年,又由于省级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尼山圣境建设需要,黄土村再次搬迁,改名为“黄土新村”。但在变迁中,由于群众诉求难以解决,加之村党支部班子软弱涣散,造成工作一度被动落后,该村成为曲阜市有名的“后进”村。

2019年,经过“两推一选”党支部村委会换届选举,时年35岁的退役军人李明当选为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如何破“题”,解决村党支部班子软弱涣散,摆在李明书记面前。他从“强班子、壮队伍、听民意、解民忧、办实事”入手,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和“党员包保群众”制度,实现了组织内生动力提升,每月25日的“党群集中活动日”组织村“两委”成员、全体党员、村民代表、有关当事人和普通群众开展拉呱说事和“诸葛亮会”,集思广益化解矛盾点。3年来,在解决制约村集体发展矛盾上,矛盾点从53%下降到目前的5%以内。76岁的村民孔召金高兴的说:“换上李书记,家长里短闹纠纷的事少了,参与集体经济增收人多了起来,像我每月除了60周岁以及以上老人基本农村养老保险金外,村里还能给予部分补贴,热水都是免费的,这些福利待遇多亏了李明书记。”

走在黄土新村里,感觉神清气爽,在村务公开栏中,村里财务收支、土地承包、精准扶贫等各项事务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在村两委办公场所建立起“为民服务中心”,班子人员采取“轮流”坐岗,热情接待群众,倾听群众诉求,收集民情民意,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3年来,共接待民意诉求四百余件,都得到合理解决,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在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疫苗接种、夏季防汛、治安维稳、山林防火等各项艰难险重的工作中,都有李明书记团队的身影,村刘会计说:“李明书记常常身先士卒,为我们做了表率,带领我们制定了各种预案,从李明书记接手村里的政务工作后,我们村连年都是先进,先后荣获“山东省卫生村”“曲阜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三年荣获“尼山镇先进单位”。我们的李明书记还是我们曲阜市第一届退役军人最美兵支书呢。”

被推选为黄土新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时,李明一夜没有合眼,从什么地方为村集体增收,怎么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如何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这三个问题摆在了李明书记面前。为了实现村集体的增收,他充分利用尼山圣境项目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服务产业,依托和借助尼山圣境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成立了文化旅游服务公司,选派党员干部进行组织领导,协调尼山圣境景区,安排帮助60多名青壮年村民到景区上班就业,参与环境绿化、后勤保洁、基础维护等各项服务工作,既保障了尼山圣境的正常运营,村物业公司每年又为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的收入,同时又让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上岗,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走上了致富路。另外,他将闲置的一栋楼房对外承包租赁,每年新增加集体收入10万余元。许多村民也都是利用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开办家庭民宿,兴办文化旅游服务、土特产生产加工、餐饮服务等各种项目,自主创业就业,增加经济收入。

村民李昭忠说:“2020年,我家想开办家庭民宿,在资金上犯了愁,李明书记不仅上门为我们提供资金支持,还为我们提供客源,像我们家每年能增收30000元,日子现在过得很红火。”2021年,该村在曲阜市村级竞赛大比武活动中,荣获“曲阜市村集体增收优秀奖”。

“认真倾听群众诉求,当好群众的办事员、勤务兵”,这是李明书记上任后的初心和使命。在他的带领下通过曲阜“说、议、办、回、评”五步工作法,着力构建融说事、议事、办事、回事、评事于一体的“拉呱说事、说事必回”制度机制,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

从2000年以来,村集体投资100多万元,建设了村集体办公场所、高标准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百姓大舞台、图书室、阅览室、群众文化广场、为民服务中心、党建宣传栏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备了篮球、乒乓球、跑步机等各类健身器材,还更换了小区护栏;投资3万余元更换了下水道井盖;投资20余万元新建群众文化广场两处;投资20余万元铺设道路5000余平方米;投资5万余元对居民区绿化进行了补植,选派保洁人员,为居民区各个楼房打扫卫生,不收取村民的物业费。村集体每年拿出5万多元,为全村村民免费提供纯净水和锅炉房烧热水,村民家庭吃自来水费用全部由村集体承担;村集体先后投资40多万元,在村文化广场附近已建有一处供村民免费提热水和纯净水的锅炉房,根据村民反映,小区后面老年公寓附近的村民到前面提热水距离远不方便的情况,又在小区后面老年公寓附近新建了一处村民吃水锅炉房,安装了热水炉和提取纯净水的设备,大大方便了老年村民免费使用开水的需求。同时,根据群众反映老年村民去前面的文化广场休闲娱乐不方便的诉求,村集体又投资15万元,在小区后面老年公寓附近新建了休闲长廊、安装了健身器材,方便了老年人就近健身休闲的需求。

每年的“儒学百姓节”,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邀请曲阜市和尼山镇儒学讲师,举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学习文明礼仪等讲座;在村文化广场举行趣味运动会,组织村民参加拔河,象棋,跳绳,羽毛球等各种比赛活动;邀请济宁市、曲阜市及尼山镇剧团和电影放映队,来村唱大戏和放电影,在村文化广场安装了大型灯光,组织中老年妇女广场舞队伍,邀请专业舞蹈教师进行培训指导,村广场舞队伍还多次参加尼山镇组织的广场舞竞赛,并荣获“优秀表演奖”。在重阳节期间,举行“孝老敬老”水饺宴,传承家庭美德。在关爱少年儿童上,开展乡村振兴少年宫、五点半课堂等活动,大大激发了村级文化建设。在李明书记的带领下,黄土新村的村风村貌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村民们的幸福指数日益提升。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