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科普]常见急症:中暑急救

日期:2022-05-12 10:34 浏览: 来源:曲阜市红十字会

以下内容来自中国红十字总会训练中心公众号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水和电解质过多丢失、散热功能衰竭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高温是发生中暑的根本原因。体内热量不断产生,散热困难;外界高温又作用于人体,体内热量越积越多,加之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身体无法调节,引起中暑。

中暑的原因:

环境因素:主要为高温、高湿、风速小。环境通风较差、密闭的工作环境中,容易发生中暑。

健康因素:年老体弱,过度疲劳,对高温不适应;人体产热过多,如从事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散热障碍,如穿紧身、透气性差的衣裤。

易发生中暑的人群:1.婴幼儿。2.老年人。3.患有精神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的人。4.在高温、通风不良的环境下进行大量活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如高温作业工人、户外运动者。

中暑的症状:

1.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如果出现多汗、口渴、乏力、头晕、头痛、眼花、耳鸣、恶心、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高时,就要警惕中暑啦!

2.随着中暑加重,患者出现面色潮红或苍白、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全身疲乏、心悸、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体温升高至38.5℃左右。

3.严重时,小腿、手臂、腹部和背部等可发生伴有疼痛的突发肌痉挛,眩晕、突然晕倒,皮肤停止出汗、干燥、灼热而绯红,体温升高到40℃以上。

中暑的应急救护原则:

1.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或空调房等温度较低的环境,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

2.体温升高者,可采用冷敷、擦浴全身(除胸部)的方法降温,同时扇风加速散热,不断按摩其四肢及躯干。用冰袋冷敷双侧腋下、颈部及腹股沟区等部位。

3.患者仍有意识时,可以口服淡盐水或含盐清凉饮料,不要急于补充大量水分。

4.情况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往医院,运送途中尽可能积极进行物理降温。

中暑的预防

1.气温高时尽量在室内活动,可使用电扇、空调等。

2.外出穿着质地轻薄、宽松和浅色的衣物,戴遮阳帽或用遮阳伞。

3.夏季出行尽量避开正午前后时段,户外活动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高温时减少户外锻炼。

4.在热的环境中要经常休息、喝水,淡盐水和运动型饮料可以帮助补充因流汗过多而损失的盐分和矿物质。

5.在容易发生中暑的环境里,准备好降温方法,以便在发生中暑时能够立即采取措施,避免延误急救。

       对于高温作业人群要注意:

1.及时、足量补充水分,可以喝淡盐水、茶水等。

2.注意休息,不要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作业。

常见问题

1.中暑的三种类型是什么?

答:中暑按照发病机制和表现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射病最为严重,可能危及生命。

2.什么是热痉挛?怎样处理热痉挛?

答:热痉挛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体液电解质大量丢失,造成肌肉疼痛和痉挛,通常累及腿或腹部。热痉挛是中暑的前兆。

如果发生热痉挛,腿或腹部抽搐,可把患者移到凉快的地方休息,轻轻拉抻痉挛的肌肉,喝适量水补液。

3.如果发生中暑的患者,出现了严重症状,比如休克、高烧、昏迷、意识不清等症状,应如何处理?

答: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尽快送医治疗。对于没有接受过急救培训的群众,在急救车到达前,可在出诊医生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应急处置,以减轻患者痛苦,为后序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