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黄花叶病是由禾谷多粘菌传播的小麦黄花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病害,小麦发病后,一般可造成减产10-3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近期调查我市部分地块点片发生小麦黄花叶病,各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认真做好普查工作,及时指导群众进行防治。
一、 症状识别
发病初期叶片呈现褪绿或坏死梭形条斑,与绿色组织相间,呈花叶症状;随后造成整个病叶发黄、枯死,发病严重者植株矮化,分蘖减少,节间缩短变粗,茎基部变硬老化,抽出心叶黄化枯死。该病在麦田一般成片发生,严重者全田发病。
二、发生特点
小麦黄花叶病经禾谷多粘菌传毒侵染。多粘菌是一种土壤真菌,以带毒的休眠孢子在土壤中越冬。该病秋苗期侵染但不显症,翌年麦苗返青阶段开始发病,病情发展的适宜气温5-15℃,当土壤温度达到20℃以上时病情停止发展。病土、病根茬是小麦黄花叶病的初侵染来源,流水及农事操作可使病害扩散蔓延。该病的发生与品种、土壤肥力、土质有关。品种不同,发病程度不同;肥水条件差的地块,发病重;一般基肥足,追肥及时,植株生长健壮的麦田发病轻;粘土、黄土较沙壤土发病轻。
三、防治方法
1、改种抗病品种。秋播时种植济麦22、鲁原502、泰农18等抗病品种,尽量不要种植临麦4号、矮抗58等易感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小麦返青起身期,及时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8-10公斤,可减轻病害的发生程度。
3、化学防治。小麦返青起身期,可用2.8%复硝酚钠(或1.6%胺鲜酯)40-60毫升加5%菌毒清60-80毫升,对水50公斤喷雾,加速苗情转化,减缓病情发展,降低危害损失。
曲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2年3月1日
附:省农科院植保所 2014年小麦品种抗病性示范结果(小麦黄花叶病毒病)
2014年小麦品种抗病性示范结果(小麦黄花叶病毒病)
抗病性 | 品种名称 | 数量(个) | 比例(%) |
免疫(I) | 烟农836、鲁原231 | 2 | 4.35 |
抗病 (R) | 济麦22、烟999、烟5158、汶农14、良星66、良星99、济南17、烟农24号、烟农5158、烟农426、鲁原304 | 11 | 23.91 |
中抗(MR) | 鲁原502、山农20、山农21、山农22、泰农18、泰农19、汶农17、良星77、鑫麦289、齐丰2号、SN055849、烟2415、青农199、烟农23、鲁原361 | 15 | 32.61 |
中感(MS) | 2014年:山农23、郯麦98、济麦19、济麦20、济麦21、淄麦21。 2013年:济麦19、济宁13号、聊麦16、山农11、洲元9369。 | 6 | 13.04 |
感病(S) | 2014年结果:泰山4241、济宁07412、临麦4号、鑫麦296、SH4300、核生2号、济南15、临麦2号、济宁16号、泰山22、泰山23、禾元绿一号。 2013年结果:泰4173、泰山4241、汶农17、鑫麦296、济宁3号、济宁12号、济宁16号、周麦22、矮抗58、临麦2号、临麦4号、聊麦18、淄麦21、泰山22、泰山23、5316、潍麦8号、黑马1号 | 12 | 2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