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于孔子故里曲阜,浓厚的文化气息、淳朴的乡风民风扑面而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文化“两创”的沃土里,曲阜的孩子们被书香氛围萦绕,在文化浸润中拔节成长。让“小课堂”走进“大环境”,让教育成为共促共融的“生态链”,让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立德树人的“融合圈”。曲阜为“小种子”的全方位成长聚合着阳光雨露。
“复兴少年宫”引领
“同学们,先把藤蔓弄到一边,然后挖开最表面的土,看到红薯后,再往四周挖,直到红薯露出大半个来,就可以用小铲子撬出来了。”息陬镇二张曲村的儒源小镇里,一群“小粮农”卖力地挖红薯。“哇,原来红薯是这样长的啊!”“快看,我挖的这个红薯好大啊!”孩子们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
“很多自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对于粮食、蔬菜究竟是怎么来的,很有局限。通过农耕体验,不仅学习到了知识,也让孩子们体会到生活的不易。”儒源小镇农耕园经理范鹏说道。
“我特别喜欢乡村少年宫,这里圆了我学习唱歌的梦想。”新乐社开课不久,陵城镇杏坛小学的郭雨彤就已经对音乐知识和技巧非常熟悉。参加少年宫活动之后,孩子们变得开朗、爱思考,也善于沟通了。对农村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来说,复兴少年宫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爱好,更成了他们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息陬镇北元疃小学乡村“复兴少年宫”教室里传来琅琅书声,孩子们手捧《千字文》,跟随老师声情并茂地诵读着。在曲阜,每个乡村“复兴少年宫”试点学校都把道德培育摆在首要位置,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培训课程。“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乡村‘复兴少年宫’旨在培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育是我们课程设置的核心内容。”曲阜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宫同文说。
曲阜的乡村“复兴少年宫”里有让孩子充实、快乐的“锦囊妙计”,里面装有农耕体验、手工制作、琴棋书画、国粹艺术等等,让孩子的课后生活从满满的“书山题海”变成了寻找“星辰大海”。与此同时,通过美德教育让孩子们簇拥着温暖的阳光,凝聚着向上的力量。
有趣又有料
“看我雕的这个如意好不好看,这个地方是一朵牡丹花,象征着富贵吉祥。”曲阜市实验学校楷雕社团课上,五年级一班的孔梓桐翻来覆去仔细端详着自己刚雕刻好的桃木如意,兴奋地向大家展示着自己的新手作。
楷雕是用楷木雕刻的中国传统工艺品,与碑帖、尼山砚并称为“曲阜三宝”。该校结合本地特色,将楷雕纳入社团课程,让学生们在动手体验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刻领悟工匠精神的坚守与传承。“自从开设楷雕校本课程后,我们有效地将富含曲阜地域特色的儒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美术教学等知识进行了有机融合,让学生通过‘手造’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指导老师曹园园说。
篆刻课上,孩子们在一笔一画的打磨中爱上汉字,爱上书法;剪纸课上,伴随着手中的小剪刀在纸上游走,一幅幅灵动可爱的剪纸作品便跃然纸上;书法课上,点点翰墨氤氲之间,体味着汉字之美……时庄街道中学开展了礼、乐、射、御、书、数六大系列30多门课程,王庄镇岳村小学设置了挑箩筐、编草绳、非遗面塑等18个兴趣社团,陵城镇杏坛小学组建起杏坛新“乐”、乐在“棋”中等10余个社团……曲阜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为孩子们量身打造多彩课程,一个个社团课变成实践课、手工课、趣味课、体验课,成为孩子们学习和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缕缕书香氤氲校园,文化基因浸润成长。曲阜市除了抓好课程的拓展之外,还通过制度建设、氛围营造、教研活动、栏目录制、趣味竞赛、特色课堂等途径,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为教学常态。目前,曲阜市各学校编写的各类古诗文经典诵读教材、校本教材已达20多种,印制12万册《走进圣城·感悟经典》学习读本,广泛开展具有儒家文化特色的入学礼、开笔礼、成人礼、毕业礼,各学校普遍形成了“校校孔子像、班班论语章、处处经典句、园园溢书香”的校园文化格局。
落实教育“双减”政策,不仅要减负,还要提质增效。曲阜以“双减”任务落实为突破点,做精做优“五项管理”,创新推出“五条线”工作思路,在作业管理、课后服务、校外培训监管、家校社共同育人、劳动实践教育等方面积极探索,学校教书育人主阵地作用不断增强,推动县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环境育人
铺就成长底色
“《论语》里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良好的家风可以助人立德立言、成人成才。”曲阜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圣城家庭智慧课堂”线上直播又开课了,志愿者讲师张衡以自身家教故事为切入点,结合具体案例和普遍问题,为全市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知识,线上近1.3万人通过收看直播获得智慧家教知识。
从线下到线上,从校内到校外,曲阜市将立德树人资源有效融入教育教学、课程实施、日常生活等诸多教育资源中。“圣城家庭智慧课堂”融媒体平台直播,在线上为广大家庭提供着专业化、高质量的家庭教育知识服务;在“今日曲阜”App、微信公众号和抖音等平台开展经典诵读、传统文化课堂、心理疏导等线上优质课程;精心组织“儒韵秋声·古诗文网络诵读”“爱读书、读经典、共传承”短视频大赛,通过优质网络内容供给,大力弘扬网络正能量,不断强化网络育人的重要作用。
“以前我家孩子非常内向,通过一次次的表演她变得开朗多了,不仅丰富了业余生活,还增进了亲子感情。”在母子传承国学活动中,年轻妈妈张楚感慨地说。
每到节假日,“亲子读书会”“母子传承国学”“书香一缕传家风”“童谣传唱”等文化主题活动便会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复兴少年宫”、农家书屋等场所上演,一个个家门口的小阵地,延伸了教育共促共融的“生态链”,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参与、立德树人的“融合圈”。
丰富而厚重的文化资源,为曲阜立德树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今年以来,曲阜市以深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为抓手,将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与立德树人紧密结合,一系列富含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活动,让孩子们在传承中树立了文化自信,“蓼河踏青·远足励志”“孔庙朝圣·礼拜先师”以及参观孔子博物馆、探访石门山等活动,让孩子们走进山水、走近古人,感受历史的厚重和传统的魅力;校园菜地、蔬菜大棚、耕读文化体验园里,让孩子们在做“菜农”“果农”“工匠”时发现劳动之美……
如今的曲阜,处处都是文化实践的课堂。乡村“复兴少年宫”让孩子梦想启航,课后服务成为童年的精神绿洲,假期托管班的“花式带娃”帮家长解决后顾之忧。多项教育服务,丰富了学生课上课外生活,为家长的焦虑情绪打开了纾解窗口,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曲阜市通过多维度构建全环境育人“生态圈”,搭建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新时代美德少年的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