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间免费书屋里,群众手捧书籍、细细品读;一个个文化广场上,百姓舞步翩跹、歌声飞扬;一台台群众性文艺演出中,“草根明星”闪亮登场、尽展才艺……深秋时节,行走于古城曲阜,随处都可以感受到文化对群众生活的滋养浸润,人人洋溢着笑容、充满了活力。
小雪街道阮家村的图书馆,是村里的孩子们节假日最爱去的地方。“没有这个图书馆的时候,孩子们一到周末和假期,不是到处乱跑就是看电视玩手机,俺做家长的特别不放心。自从村里建了图书馆,小孩子们像换了一个人,都爱上了看书学习。”阮家村村民孔令军高兴地说。
阮家村图书馆拥有420平方米的阅读室和100多平方米的辅导室,藏书3万余册,在这里不仅能读书,还有“守护朝阳”团队的志愿者为孩子们解疑答惑,平时还常态化举办国学课堂、亲子读书会、阅读交流会等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整个村子形成了热爱文化、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这是曲阜创新推行“农家书屋+孔子学堂”模式的缩影。曲阜市坚持把文化阵地建在群众身边,全面推行了“书屋+孔子学堂”模式,遵循“四个一”标准,即有统一标牌、统一儒学形象标识、一个国学讲堂、一个儒学经典阅览室或阅览区,农家书屋延伸了阅读空间,服务效能得到了全面发挥。24支阅读推广志愿者队伍,通过“读、诵、演、悟”等形式,深入全市318个农家书屋和孔子学堂,广泛开展“舞前一堂课”国学经典诵读、全民读《论语》、“儒声乐享”经典诵读、图书流转进家庭、图书漂流活动等志愿服务线下阅读活动。同时曲阜还开展了“书香山东·数字阅读”“新时代乡村阅读季”之我爱阅读100天读书打卡等线上阅读活动,惠及群众9.3万余人。“线上+线下”阅读的方式,有力推动了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让书香浸润曲阜的每一处角落。曲阜市组织16支电影放映队开展公益电影放映3200场,更是点亮了老百姓的夜生活。
曲阜市不断加大农家书屋和城市书房硬件建设力度,积极补充更新农家书屋图书。“我们在全市开展捐赠图书活动,捐赠图书14.7万册,充分利用城市社区资源,精心打造了16个城市书房,发动爱心企业人士捐赠城市书房图书15万元;精心策划举办了‘首届山东省全民阅读暨齐鲁书香节’(曲阜)启动仪式,开展图书展销活动,发放5万元惠民书券,拉动文化消费,惠及群众8.5万余人。”曲阜市文化和旅游局文化艺术科科长王海波介绍。在曲阜,村村有队伍、月月有演出。白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丝竹交响;夜晚,文体广场上舞步翩翩。送戏下乡活动更是活跃于百姓大舞台、活跃于老百姓的田间地头。
“为提升庄户剧团演艺水平,曲阜市抽调120名业务骨干对全市21支庄户剧团、586支文艺队伍进行业务指导培训,并邀请专业教师对剧团演员进行现场讲解授课,鼓励指导各庄户剧团加大创作力度,新创柳琴戏、天津快板、豫剧、竹板书、山东琴书等各类群众性小品小剧40余件,大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曲阜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宏介绍。论语诵读、太极拳、腰鼓表演等精彩纷呈的传统文化活动在曲阜各地轮番上演;面塑、剪纸、葫芦刻画等非遗项目也在这里得到有序传承;每到传统节日,带有浓厚民俗色彩的节日活动也让人目不暇接……一个个题材多样化,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不仅为群众送上欢乐,提供身心滋养,更让群众树立新时代美德健康新风尚。文化即民生,文化惠民不仅是一个响亮的口号,更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一组数据就能窥见曲阜文化惠民的力度:今年,曲阜市图书馆接待读者12.6万人次;市文化馆提升文艺排练室、多功能室设施,服务群众11.8万人次;12个镇街均建有综合文化站,318个行政村(社区)均建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孔子学堂、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室、百姓大舞台、文化广场等文体功能室齐全;镇村综合文化中心提升更新文化设施,新建改建文化中心8处、文化广场21处;组织专业院团和21支庄户剧团全面开展2022年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468场,邀请济宁市直院团演出45场,惠及群众22.7万余人。举办曲阜市首届“幸福曲阜·戏曲擂台赛”7场,激发传统戏曲焕发时代生机,惠及群众1万余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曲阜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齐祥灿说,“曲阜将以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体系为载体,多元开展流动文化服务、送戏下乡、全民阅读等群众文化活动,全面提升文化设施健全度、文化活动丰富度、文化服务多样度,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切实提升群众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孔子故里曲阜,这座千年古城,文化是其生生不息的血脉。在传统文化底蕴的支撑下,在现代文化的引领下,在文化创新的推动下,曲阜文化惠民活动生机勃勃,曲阜百姓尽享丰硕文化成果。在“百姓儒学”“全民阅读”“送戏下乡”“公益电影”等多彩的活动中,享受着文化惠民的温度,感受着新时代礼乐和合之美。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赵秋丽 李志臣 冯帆
通讯员:高军锋 陈曙光 魏长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