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曲阜市文物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锚定的“走在前、开新局”任务目标,聚焦推动文物事业的新发展,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坚持强基固本、稳中求进、守正创新,抓强队伍、抓实安全、抓牢保护、抓“活”利用,曲阜市儒家文化代表性建筑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入选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曲阜师范学校旧址保护利用成为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石门山庄成功入选第二批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创建名单,省文物职业技能竞赛、尼山文物论坛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抓队伍,强基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中学习20余次,切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不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17个支部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切实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发展党员等基层党建工作,群团建设、对口帮扶、拥军优属、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等工作成效显著。深化党员干部作风纪律建设,规范填报干部个人廉政档案,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各项纪律要求,确保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发挥。报请设立市文物保护中心文物考古科,核增事业编制人员5名,招录行政人员1名,引进文博专业人才5名,机构队伍进一步充实;有序推进技术工人等级考核、专业技术人员评聘等工作,畅通人才晋升渠道;组织开展文物安全与保护知识竞赛等学习培训活动,队伍素质全面提升。
(二)抓安全,固根本。牵头完成市级有关部门单位文物安全责任书签署工作,同时与各文物安全责任科室部门签订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目标及任务。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开展文物安全自查67次,迎接上级检查12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问题67个;提高制度执行力,做好重点时段的安全保卫工作,开展反恐、应急消防、防汛演练活动5次,累计受训1118人。加强文物景区防护设施建设维护,确保所有消防器材处于良好备战状态。创新文物执法督察机制,加强辖区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执法督察检查,及时处置执法检查中发现的17处违法违规行为及安全隐患。完成古泮池区域、鸿顺府邸、九巨龙等建设项目的考古勘探,曲阜西陈遗址入选2020-2021山东省优秀田野考古工地,综合做好了文物行政许可各项工作。持续加强田野文物保护和安全,推进文物保护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全市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更新,碑刻石刻文物及拓片监管等工作。
(三)抓保护,稳提升。曲阜市儒家文化代表性建筑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入选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成功承办山东省文物职业技能竞赛、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尼山文物论坛等重大专题活动。曲阜师范学校旧址保护和活化案例入选山东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和优秀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孔庙孔府等1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报省文化和旅游厅发文公布,吴村火车站、修治洙河碑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完成619通名碑名刻遴选,5248通碑刻石刻摸底,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加强革命文物及乡土文化遗产保护,石门山镇石门山庄入选第二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创建名单。积极拓展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三孔文物保护专项基金,收到企业公益捐赠3笔,通过腾讯公益募集文物保护公益资金23.2万余元,推动实施了孔庙、孔府展陈更新项目。在做好古树名木普查的基础上推动专项保护,引入植保无人机飞防,结合日常药防举措做好病虫害防治和日常养护等工作。
(四)抓项目,谋进展。孔府、周公庙、四基山等9个项目完成立项工作,完成孔庙东西围墙、石门寺千佛殿壁画、“文物天网”等6个项目资金的编制和申请工作,“三孔”的11个文保项目进入竣工验收阶段。累计争取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673万元,聚焦“三孔”古建筑加快实施孔庙大中门至奎文阁建筑群,后土祠、神厨、神庖建筑,角楼修缮保护和孔庙三期西路油饰彩画的保护维修,启动孔庙排水系统整修及展示提升项目,综合实施孔庙、孔府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项目。集中力量推动鲁国故城建设工作升级,鲁国故城安防工程完成监控安装调试整体工程收尾;望父台大棚展陈项目完成总工程量的85%,墓葬区保护展示工程一标段竣工验收,二、三标段已准备验收。加快推动国家重点文保单位的“三防”工程升级改造,统筹实施孔庙孔府安防升级改造,孔庙及孔府、孔林、周公庙、尼山孔庙和书院4项消防工程和孔庙防雷工程。
(五)抓利用,求创新。以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为引领,依托文物景区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教活动,先后完成孔府过大年、春季游园会、国学剧场、高考祈福等十余项主题活动设置,4个研究项目入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研究课题;与尼石春秋博物馆合作在尼山中学、尼山益海小学打造了传统文化课堂,在全市招募15名中小学生启动“小小文化传承者”系列活动。积极筹备省旅游发展大会各项活动,围绕服务接待、文博讲解、孔府菜制作、孔府系列文创商品展示等环节精心筹备,不断提升“孔府”系列产品的文化价值,并成功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最终名单。强力打造文物博物宣传矩阵,创设并优化“文博曲阜”公众号版块及功能,增加“预约门票”“三孔景区VR”功能、联合省文旅频道推出“人间孔子”等大型直播活动,以“礼传天下”理念推出《诗礼君子》等优秀剧本,与山东时与空等创意机构合作策划推出文保公益主题海报、摄影作品,创新提升宣传产品形式和质量。创新文创产品开发形式,联合济南鹿鸣网络文化,利用区块链技术推出首款“杏坛”数字藏品,推动文旅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联合山西、山东、陕西、甘肃等7省(自治区)的14家文博单位成立“黄河寻根问祖文化联盟”。常态化做好孔子世家谱续修、清明节云祭孔等线上文化交流活动,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对文化交流的影响。三孔景区被授予济宁市青少年文化体验基地,获评“十佳智慧景区”。
(六)抓防控,顾大局。在常态化做好景区与包保单位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4月份以来先后选派60余名党员干部奔赴抗疫一线,下沉到芝兰公馆、神农耕小区、金茂小区、华沁苑二期社区、橡胶厂家属院,开展敲门行动,参与防控工作,积极动员管控区内党员干部就地转为志愿者,防控工作受到了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高度评价,展现了文物工作者不惧艰辛、英勇斗争的工作精神。三孔景区开放期间,坚持动态调整发布景区疫情防控各项政策与举措,实行网络平台预约购票,全面做好景区消杀保洁,科学调拨防疫物资,加强景区工作人员个人防控与教育培训,细化落实各个环节的防疫措施,确保了景区旅游的健康有序。
二、2023年工作计划
(一)学习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通过专题学习研讨、学习交流座谈等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系列活动,在以学促干、学用结合上下功夫,不断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向深入,切实推动二十大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服务大局。
(二)加快推动省级示范区创建。按照省文化和旅游厅批复意见和工作安排,出台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曲阜市儒家文化代表性建筑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力争早日创成授牌。
(三)突破鲁国故城大遗址项目。利用农发行贷款启动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整体提升项目,对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展示、交通、标识、导览系统进行提升,推动鲁国故城遗址博物馆建设;提升望父台墓葬区保护展示水平,推动望父台区域对外开放。
(四)综合推动重点文保项目。完成“三孔”、尼山安防、消防项目施工,有序推进孔庙古建筑、少昊陵及景灵宫遗址等修缮保护工程,孔庙三期、孔林三期油饰彩画工程,孔庙排水系统整修及展示提升项目。完成尼山孔庙及书院、石门寺、少昊陵及景灵宫遗址等4个项目申报工作。
(五)实施古树保护专项工程。利用济宁专项资金,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对古树资源的智慧化管理和动态性保护,推动古树名木博物馆建设,实施古树认养计划和志愿者服务活动,采集二级以上优质古树种质进行科学化保存和培育,开展古树资源生息传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