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术精研岐黄
——追忆山东曲阜马氏中医皮肤科创始人马鸿汉
我的祖父马鸿汉是山东曲阜马氏中医皮肤科的创始人,他医德高尚,深研岐黄,除了在曲阜周边的数个县市家喻户晓外,声名还远播至相邻的江苏省。
弃教习医专研岐黄
祖父1913年出生于山东省兖州市(今兖州区),早年读过私塾,奠定了较好的文化基础。18岁时,在兖州市王因镇柳沟村教学。20世纪30年代初,山东兖州地区皮肤病患者较多,但因当时缺医少药,加之战乱,十里八乡找不到一名能够治疗皮肤疮疡的郎中。祖父便萌发了弃教习医的念头,立志为百姓解除皮肤疾患之苦。祖父的舅父陈庆云正是兖州地区中医外科名医,在兖州城乡乃至济宁市方圆百里妇孺皆知。祖父于是拜其舅父为师,从学习《黄帝内经》《本草纲目》《药性赋》《外科大成》等中医经典入手。后每日随舅父侍诊,通过舅父言传身教,医术大进。
祖父经过几年的勤奋学习,打下了坚实的中医基础,二十多岁学成返乡,为患者排忧解难。祖父治疗皮肤疮疡疾病,不局限于内服汤药,还常将药物加工炮制成膏、丹、丸、散、条剂、线剂、搽剂等不同剂型,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内外兼施。很多患病多年的皮肤疮疡患者经祖父治愈后,奔走相告。一传十、十传百,祖父声名远播,来诊者日渐增多。在他80多岁时,每天仍有患者慕名而来。
祖父在世时,每日下午,都会戴上老花镜,伏案认真读书。这种情形,总令我想到《千金方》序中孙思邈所言“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常释卷”。祖父常感叹光阴如梭,总说知识是永远学不尽的,学无止境,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在耄耋之年,他仍对《黄帝内经》中的病机十九条如“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寒收引,皆属于肾”烂熟于心;对《医宗金鉴•外科心法》中的“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隔气血凝”、《汤头歌诀》中的“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药性赋》中的“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等经典条文句子张口即来。
德高术精立起沉疴
祖父于94岁去世,一生从医70余载,终生秉持“医乃仁术”之理念,对患者怀有一副菩萨心肠。能使用外用药物治疗的绝不予内服,这是他一贯的治疗原则,并且外用药物一概免费。当时家族有制香的作坊生意,祖父便从卖香收入中抽取一部分,用于填补外用药所需费用。1940年,兖州泗河决堤,大量房屋田地被淹,祖父携全家迁至曲阜西关街落户,并在此行医,仍不收取患者外用药费用。一直到他调入曲阜城关医院工作,都坚持外用药物免费。
1955年,曲阜时庄镇东颜村孔某76岁的母亲患了颈痈,被折磨得寝食难安,儿女焦急万分,求诊于祖父。祖父查看后,认为患者在内服中药之余,还应每日更换外用药以促进创口愈合。那时缺乏交通工具,孔母年事已高,行走不便,每次来换药,需四人用门板抬着往返。祖父见状,决定每天下午前去孔家为其换药。经40余天的精心治疗,孔母痊愈,家属万分感激,敲锣打鼓,吹着唢呐,将一面大红锦旗送至祖父诊室。锦旗上书“华佗再世,妙手回春”八个大字。当时大街小巷的行人纷纷驻足观看,轰动一时。
1958年,祖父调入曲阜城关公社医院,后被派任西关诊所所长。每当附近村庄有发热、头痛、腹痛等急病患者需要出诊,祖父总是背上药箱就走,下雨撑起雨伞,酷暑戴上草帽,黑夜拿上手电筒。我从8岁起,随祖父住在西关诊所。他有时夜晚刚躺下入睡,就被病家“咚咚”的敲门声叫醒出诊;有时半夜刚出诊回来,又被别的病家叫走,再回来往往已是东方欲晓,与早起的人在街上相遇。
祖父疗法独特,常发前人所未发。如他潜心研创的“外敷一粒丹”,疗效显著,使不少患者免受手术之苦。1984年3月,原曲阜汽修厂孔某之亲戚罹患甲状腺腺瘤囊性变,县内的两家医院均建议其手术治疗,患者惧怕手术,求治于祖父。祖父检查了患者的包块后,决定用“外敷一粒丹”治之。患者贴用该药1个月后,奇迹出现,囊性病变竟全部消退。不仅如此,“外敷一粒丹”对局限性硬皮病亦有一定疗效。
对于某些棘手的疮疡顽疾,祖父常用的一味药是三仙丹。三仙丹配方严谨,炼制工艺复杂,一般由祖父亲手制作加工。加工三仙丹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将做成丹剂的药物放入瓷碗内,盖好后用石灰封严,然后用柴火连续烧制几小时。因三仙丹有毒,烧炼时,祖父常被熏得面部发红,口唇灼热起疱。
祖父在临床实践中遇到比较棘手的疑难病变,常与后辈一起探讨、总结诊疗经验。治愈验案或编入马氏中医皮肤科治疗专著中,或发表于省级以上杂志。
教导后辈学用经典
祖父强调:学习中医,背诵经典最为重要。祖父一生手不释卷,马氏中医后代都是在他的严格要求和教导下认真学习。
受家庭熏陶,我从小萌发了学习中医的念头。高中毕业后,在祖父的严格管教下,我开始学习《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便读》。这四部著作,祖父不仅要求读懂,并且其中的重要条文要反复背诵。祖父说,学习中医经典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能急于求成。要做到“读经典、背经典、诵经典、悟经典”,方能深刻掌握经典中的真谛。祖父教导我们,学习经典应做到“二勤”。一是口勤,每日早起大声朗诵;或写在卡片上,见缝插针,抽空即背。二是手勤,多抄写几遍、十几遍,甚至几十遍,可终生不忘。我按照祖父所教的学习方法,对经典条文熟读背诵,并在后来临床中时常感悟“经方治大病”。如《金匮要略》中的“黄芪桂枝五物汤”“蒲灰散”等,对于皮肤疾患均有良效。
祖父马鸿汉倾注毕生精力,对中医皮肤科疾病进行探索实践。他独特的中医外治疗法治愈了无数皮肤科疑难病症,赢得曲阜及附近多个县市无数患者的信任。也正是由于祖父的辛勤开创,才有山东曲阜马氏中医皮肤科传承四代、不断发展前行的今天。(马建国 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
(原载2021年12月31日《中国中医药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