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物系列报道(十五)

日期:2021-09-13 17:21 浏览: 来源:曲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为持续加强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讲好最美人物故事,弘扬社会正能量,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中共曲阜市委组织部、中共曲阜市委宣传部、曲阜市人民武装部、共青团曲阜市委、曲阜市妇女联合会和曲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全市召开了2020-2021年度“最美退役军人”等最美人物表彰大会,决定授予吴天慈等50名同志“最美退役军人”田保兵等10名同志“最美拥军人物”荣誉称号;刘文荣等16名同志“最美兵妈妈”荣誉称号;孔莉娜等20名同志“最美好军嫂”荣誉称号。我们将分期对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评选出的最美人物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崇军人、崇尚先进、学习先进和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本期我们将介绍以下四位最美人物。

1、曲阜市“最美兵支书”

王树宝,男,196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鲁城街道大庄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1981年10月入伍,1985年1月退役,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55541部队,在部队各项军事比武中成绩优异,多次获得营、连级嘉奖,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退役以后,王树宝同志创办曲阜市园林古建筑工程公司,该公司目前是国家一级古建园林施工企业,在全国享有盛名。1996年,他担任大庄居委党总支书记,首抓党的建设和班子建设,大力发展社区企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打造成一个生活富裕、文明和谐、经济发展的强村街。在他的带领下,曲阜琉璃瓦厂已发展为全国最大的古建琉璃制品生产基地;另有曲阜美术陶瓷厂、孔圣线缆等十多家规模企业,2020年年产值达3亿,年上缴国家税金共计2000多万元。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更加关心关注退役军人的生产生活情况。多年来,不论工作有多么地繁忙,他坚持每季度到社区退役军人和现役军人家庭走访一次,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和身体状况;对困难或者大病家庭,他总是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社区企业有一条始终不变的招工原则就是退役军人优先。他还关心群众疾苦、热心慈善事业,近几年累计捐款达100余万元,2020年疫情期间捐款30余万元,为困难群众送去爱心。他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回报社会,树起了新时代“最美兵支书”的风向标。

2、曲阜市“最美退役军人”

宋怡,男,1990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市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

2009年12月入伍,2014年12月退役,曾服役于黑龙江省漠河县某部队。2011年,被大兴安岭军分区评为“优秀共青团员”;2012年,荣立三等功;服役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

五年的军旅生涯,磨炼了宋怡同志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钢铁意志。退役后,为尽快适应粮食工作,他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在入职当年就考取了国家中级粮油保管员资格证书,2017年,被济宁市粮食局评为“济宁市粮食系统先进个人”。他组织创建了“科技创新小组”,现已申请3项国家专利,为单位收购工作节约能耗约30%,提升装卸速度约60%。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他主动报名参加疫情防控物资收发保障工作,积极担任排头兵,为单位职工送菜上门,保障日常生活所需。他还积极发扬志愿者精神,参加单位青年突击队,深入社区配合开展环境治理工作,为孤寡老人入户打扫卫生;在夏收季节,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发放消暑用品,帮助农民雨前抢收粮食。他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展现一名老兵的情怀和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初心,铸就不凡。

3、曲阜市“最美退役军人”

胡亚军,男,198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财务科科长。

2009年12月入伍,2011年12月退役,曾服役于武警黑龙江总队哈尔滨支队,服役期间,参与执行了城市武装巡逻、大型活动安保、大兴安岭地区扑火、反恐演练等40余项大型任务,荣立集体二等功。

参加工作后,胡亚军同志严守纪律、服从组织、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紧紧围绕“管理、服务、保障”职能,不断提高机关事务工作的业务能力水平,积极开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创城、防疫、民意“5”来听等全市重点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他连续多年考核为优秀,被授予“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先进个人”“全民守法教育实践活动先进个人”“曲阜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无论是服役还是从事工作,他始终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能够立足本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和发扬部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4、曲阜市“最美好军嫂”

张哲,女,1996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鲁城街道田家炳小学音乐教师。

在校学习期间,张哲同志与丈夫经人介绍认识,大学毕业后为了爱情,毅然放弃了在北京工作和回老家省城工作的机会,来到了爱人的老家曲阜工作。十月怀胎,本是女人最需要照顾的时候,怀孕时行动不便的她还要照顾身体不好的婆婆,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她一个人默默承担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扶老携幼无怨无悔。每个人对幸福都有着不同的理解,而对于她来说,幸福不仅意味着享受,更意味着更多的付出,意味着对家庭无尽的关爱、对国防事业无限的热爱和对丈夫无悔的支持。结婚将近3年,他们一直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在她的支持下,丈夫在部队也用他的成绩回报了妻子辛勤的付出,多次获得嘉奖奖励,荣立三等功。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她一向对自己要求严格,无论是组织管理班级活动,还是在做好家长工作、学生教育工作等方面,都充分发挥了年轻教师应有的表率作用。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拥军之歌。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