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尼山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一核引领、三区协同、五镇共建”的定位,统筹“135”思路、“十条线”推进,精细化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速,镇域经济稳步向好,基础民生扎实保障。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跑出尼山建设“加速度”,下好高质量发展“先手棋”。
上半年工作总结
坚持精准施策,坚定不移稳增长。今年1—6月份,全镇预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10万元(占全年任务60.26%),其中实体税收3810万元;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8亿元,实际到位省内外资金1.7亿元;截止5月底,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24209.2万元,全镇新增个体工商户150户。围绕高效农业,推进农产品规模化种植,圆满完成3.6万亩夏粮收割,新发展南辛、宫家楼等村旱藕种植100余亩,建成尼山高端花卉育苗基地、南辛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围绕文化旅游,做大做强链条产业,尼山圣境景区接待游客54万人次,尼山宾舍、书院酒店等接待过夜游客8.5万人次,旅游业收入突破7500万元。围绕招商引资,对接产业关联企业,儒乡印象文化体验中心、夫子洞民宿建成运营,西官春暖农业综合体签约落地,金企思食品、清美文创中心等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聚焦“文化”两创,全力以赴抓项目。协调推进尼山片区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及建设管控,配合推动国际儒联筹备处选址保障工作,圆满完成2021“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山东省科技周活动启动仪式保障任务。全力全速推进尼山片区重点项目建设,耕读书院运营中心建成即将投用,一期项目实施基础施工;鲁源小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第二轮概念规划方案基本完成,正实施一期项目样板区建设筹备;尼山污水处理厂主体建成,环湖路提升改造规划设计完成,尼山片区基础设施配套日臻完善。大力实施尼山镇驻地精细化提升工程,建成镇驻地停车场、昌平小镇、南辛南村提升等项目。今年上半年成功创建为首批山东省精品文旅小镇,鲁源新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名单,尼山镇驻地列为济宁市年中观摩项目之一。
勇于先行先试,锐意改革树样板。今年承接上级改革试点项目6个,自主创新项目2个,改革“双基”工作代表曲阜市迎接济宁市督导检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尼山春耕备耕经验做法;鲁源新村获得新华社乡村振兴专栏报道;尼山区域纳入中央财政支持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尼山镇成功纳入全省数字乡村建设首批试点乡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工作,持续加大资金项目争取力度。白村、刘楼村分别列为2021年度省级、济宁市级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对上争取省级美丽移民村项目、乡村振兴服务队专项资金项目各一个;争取10个村水库移民工程和9个村中央财政资金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全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上半年完成全镇15200余户用水入户调查,扎实开展全镇8883户农村改厕问题排查整治工作,实施南辛、苏村等村污水管网铺设,启动5个村“四好农村路”工程。
瞄准靶向攻坚,奋发有为促提升。平安尼山建设扎实推进,深入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和“2021天目”铲毒工作,圆满完成全国“两会”、省“两会”等重点时段安保维稳工作。创新实施“五微工程”基层网格化工作制度,定期开展四类风险隐患排查,着力发挥“和为贵”调解作用,矛盾纠纷调解率达到85.7%。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百日会战”和“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加大重点场所火灾隐患排查整治,镇域587处“九小场所”全部实行台账式管理和隐患闭环化解,持续加强森林防火和三夏禁烧工作力度,安全生产工作迎接了济宁市委联动巡察。铁腕整治农村乱占耕地现象,落实农村宅基地房屋确权工作,登记农村房地一体化信息9000余户,颁发不动产证1000余本。规范农村“三资”管理、“三务”公开,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增收入渠道,上半年农村集体总收入达237万元,8个村收入突破10万元。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推出“红色尼山·青锐新声”“百个瞬间说百年”学习专栏,推动党史学习走深走实。对照上级要求紧密结合基层实际,圆满完成新一届农村“两委”干部及村级配套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实现了选优配强村级班子的目标。
呼应群众所盼,千方百计惠民生。严格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常态化开展重点场所消杀和冷链物流食品检测,1—6月份,全镇完成2.6万剂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曲阜市第三人民医院与济宁市人民医院完成医联体签约,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实现对接帮扶,尼山镇申报创建国家卫生乡镇。紧盯校园安全,完成全镇中小学安保器械配备和“三长一岗”聘任,完成校园彩钢板建筑改造和校舍修缮。落实就业创业资金,举办就业创业技能培训6场、覆盖300余人次。新增低保13户20人,累计向低保、特困人员及特殊人群发放救助资金393.7万元。严格对照脱贫攻坚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实帮扶人定期走访和防返贫动态监测,推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深耕志愿者服务,举办广场舞大赛、“人人唱村村演”启动仪式,开展“送戏下乡”64场,累计更新农村书屋图书2万余册,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围绕提升群众满意度工作,积极开展“民情大走访”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曲阜市级满意度电话调查较去年跃升6个名次,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当前工作问题及形势分析
当前工作存在问题:一是经济数据与预期目标有差距。上半年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和实际到位资金数较去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减少77%。二是重点工作推进力度存在差距。部分工作推进力度不大、进度不快。如群众满意度测评、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等工作在全市镇街排名中未取得靠前位次。三是农村协调发展存在差距。东部区域村庄建设、发展较快,西部区域村庄道路及公共设施配套相对欠缺,在资金、项目投入上倾斜不足。一些村产业薄弱,集体经济收入较少。截止目前,仍有9个村集体收入未完成半年任务目标。
问题产生原因分析:一是项目投资建设接续不足。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社会投资大幅收紧,耕读书院现有投资较小,鲁源小镇尚未开建,项目建设呈现“空白期”。加之部分建成项目未完成投资实际支付,影响了主要经济指标数据。二是工作执行力存在不足。上半年正值农村“两委”干部换届选举,新老干部交替导致工作落实效能不足。部分重点工作措施不够有力,督导指导不够严格,造成进度、成效不彰。三是农村产业发展投入不足。东西部村庄基础条件不平衡,农村闲置资源未得到充分盘活利用。一些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发展空间狭小,“造血”功能较弱,导致农村产业规模小、集体经济发展缓慢。
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下半年预计要完成的目标是:全年一般公共公共预算收入突破900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到位资金较上半年增长20%以上。高质量完成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和重点工作任务,重点项目在济宁市年中观摩点评中取得较好名次,全市镇街综合考核中提升位次。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高点定位、大干快上,抓好“五大攻坚”。
一、攻坚项目建设,构筑“两创”高地新格局
深入推进尼山片区规划建设。落实指挥部运作、项目专班保障,服务好重大产业项目、配套设施建设。年内耕读书院运营中心开放运作,一期项目建成初步规模;鲁源小镇完成一期样板区主体建设及样板房装饰;尼山污水处理厂实现竣工,配合推进尼山片区核心区道路工程。聚力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加强尼山片区建设管控和生态管护,配合好世界儒学中心、孔子大学等片区规划项目选址、用地保障等前期工作,扎实做好国内外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放大孔子诞生地和尼山圣境优势,壮大儒乡印象文化体验中心、夫子洞主题民宿、鲁源乡村民宿规模,加快金思企食品、清美文创中心等项目签约落地;加大“双招双引”工作力度,广泛对接知名国企央企,积极发展儒商培训、师德培训、礼仪培训、亲子教育等产业,大力引入影视动漫、工艺研发等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企业。
二、攻坚乡村振兴,塑造“齐鲁样板”新标杆
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以尼山圣水湖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为抓手,坚持领导力量、资金投入、产业项目、人才支撑“四项保障”,推动鲁源新村省级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村完成建设验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推进南辛南、东官、白村等省级美丽乡村验收、创建,力争美丽乡村创建数达12个,培育片区乡村振兴示范村6个。全面拓展农民增收致富路径。扶优夫子洞民宿、南辛莲藕种植基地等特色产业项目,做强尼山红葡萄、虹美小镇、百誉农业等优势农业平台,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产业项目,力争全镇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数突破5个。全面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建好、管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建党百年大庆,积极开展系列庆祝活动。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村规民约,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尚德党员等创建评选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实现人人彬彬有礼、家家和和美美,焕发文明乡风新气象。
三、攻坚镇村发展,展现“儒风尼山”新魅力
精细化提升镇驻地建管水平。积极推进昌平小镇商铺入驻、商业氛围提升,扎实开展镇驻地环境提升行动,集中治理占道经营、私搭乱建、乱停乱放等现象,全力筹备好济宁市年中观摩点评尼山镇驻地项目。大力度补齐设施短板。积极启动桑庄、屯里、西曼等5个村“四好农村路”建设工程,改造新修乡村道路6.4公里;加快实施苏村、刘家楼等村内污水管网铺设,年内新建白村、西余、东余等村级文化广场,新增村庄街头绿地6处,完成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高标准塑造乡村环境。全面完成农村改厕问题排查整改,建立健全改厕后续管护机制。高质量完成年度四类人员危房改造工程,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实农村“四大堆”清理,提高农村坑塘、废弃房屋、荒芜庭院整治及再利用水平,不断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四、攻坚重点工作,激发“活力尼山”新引擎
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切实抓好重点时段巡防巡逻、维稳值勤和隐患化解,坚决完成建党百年大庆系列活动平安护航任务;推进雪亮工程实现全域覆盖、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建成更高水平、更有质感的平安尼山、法治尼山;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大力实施重点企业、行业领域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推动消防安全培训、彩钢板建筑隐患治理、安全生产联动巡察问题整改。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推行“五微工程”基层网格化治理模式,深化“和为贵”调解、“说事必回”工作创新,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通道;加快省级数字乡村建设试点,推进“云网心台”数字化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民生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完善整理国家级特色小镇、省级绿色生态示范镇评审资料,全力抓好评审验收工作。提升基础工作水平。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双拥共建和民兵预备役,推进鲁源新村全国百强退役军人服务站创建;加强镇域水库、塘坝除险加固和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深化水资源、大气环境、养殖污染一体治理,打好打赢生态环境保卫战;做好镇村史志编纂、“希望小屋”建设、巾帼志愿服务等工作。
五、攻坚民生改善,擦亮“幸福尼山”新底色
强化医疗服务保障。落实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加快实施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推动形成群体免疫;推进曲阜市第三人民医院综合楼建设,完善专业医疗科室中心,继续推行家庭医生签约履约和双向转诊服务;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推进国家卫生乡镇创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研学游、国学培训、幼儿托管监管,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夯实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保障入园率、入学率和防控辍学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水平提升,力争今年中考上线率取得突破。织密社会保障网络。开展特色培训和对口培训,通过就业指导、技能培训、考核发证、推荐上岗等方式,实行先培训后输出,提高就业率。严格落实特困供养政策,确保特困供养老人吃好、穿暖、居住环境优美、有病及时医治。积极开展社保工作及惠民政策宣传,提升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加大银龄安康、女性安康保险参保普及,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水平。提升为民服务效能。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完成164个为民服务承诺事项;巩固“放管服”改革成果,健全“好差评”制度,加快政务服务“马上就办、闭环管理”,努力提升群众办事的便利度和获得感。
尼山镇人民政府
2021年6月21日
名词解释
“一核引领、三区协同、五镇共建”发展定位: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尼山的重大决策部署,立足孔子诞生地文化资源,紧紧抓住尼山片区建设机遇,重点抓好尼山片区“一核引领”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区、现代化高端农业示范区、新兴产业孵化集聚区的“三区共建”思路,全力打造文化传播名镇、产业富集强镇、生态文明美镇、文明示范兴镇、宜居宜业特色镇的新尼山。
“135”工作思路:深化党的建设一条主线,攻坚突破尼山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小城镇建设先行区三个片区建设,聚力提升经济发展、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社会稳定、民生保障五项重点工作。
“云网心台”数字乡村建设规划:建设乡村网络文化云、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农业大数据中心和乡村旅游数字平台(互联网+民宿+文创)。
“五微工程”:是指在农村原有的治理网格中,通过设立“微管家”,定期实施“微宣讲”,适时进行“微调解”,定点开展“微帮扶”,按月开展“无微不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