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诗歌星火书院 颂礼百年风华(第三期)

日期:2021-06-21 15:51 浏览: 来源:曲阜市书院街道

诗歌星火书院 颂礼百年风华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朋友们好,今天诗歌星火书院为大家推荐的是歌曲《南泥湾》,南泥湾,这个响亮的名字,承载的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的凶残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包围封锁,使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生存,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最善于从困难中寻找机遇,及时转换思路:革命需要生产,生产就是革命。

南泥湾位于延安城东南方向约45公里处,是延安的南大门。由于连年战乱、土匪肆虐,人们纷纷逃离,方圆百里的富庶之地变成了荆棘遍野、野兽出没的“烂泥湾”。

1941年初,在“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声中,王震率领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

严苛的条件,并未阻止战士们的热情。一到南泥湾,三五九旅就迅速投入开荒生产。虽然战士们士气高涨,但吃、住、穿、用无不困难重重。没有房子住,官兵们只好用树枝搭起草棚临时居住。粮食不够吃,各部队干部亲自带头冒风雪,破冰涉水到县城背运粮食;没有油盐酱醋,就想办法打柴烧炭,拿到集市上和老百姓交换;没有农具,王震就和战士一起,用弹片打制成耕地的犁、锄头。日子虽苦,战士们却从未叫苦。他们喊着嘹亮的号子坚持劳动,因为多生产一份粮食,就多一份力量,保全、壮大自己的力量是对敌人侵略行为最有效的遏止方式。

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为了不影响部队战斗力,王震跟旅、团干部细致研究,组织部队利用农闲的时节,开展大练兵活动。在大练兵过程中,涌现出11个百发百中的连队,全旅投掷手榴弹的成绩也从平均25米提高到40米,最远的达到72米。部队平时劳动生产的过程中,就把枪架在地头上,一有情况就拿起武器迅速投入战斗,数次击退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的袭扰。

三五九旅用汗水唤醒了沉睡的土地。据统计,1941年,战士们开荒1.12万亩,产粮1200石。到1943年,开荒就达到10万多亩,产粮12000石,初步实现了“不要政府一粒米,一寸布,一文钱”的奋斗目标,做到了粮食和经费的全部自给。1944年底,南泥湾种植面积达26万多亩,收获粮食37000石,并向陕甘宁边区政府缴纳公粮10000石。

花篮的花儿香

听我来唱一唱

唱一呀唱

来到了南泥湾

南泥湾好地方

好地呀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

好地方来好风光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往年的南泥湾

处处呀是荒山

没呀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

与往年不一般

不一呀般

如啊今的南泥湾

与呀往年不一般

再不是旧模样

是陕北的好江南

陕北的好江南

鲜花开满山

开呀满山

学习那南泥湾

处处呀是江南

是江呀南

又战斗来又生产

三五九旅是模范

咱们走向前

鲜花儿送模范

                                                                                                          歌曲鉴赏

  1942年9月,《解放日报》发表《积极推行“南泥湾政策”》社论,号召各根据地学习三五九旅的经验。1943年,19岁的贺敬之被三五九旅的事迹所感动,一口气便写出歌曲《南泥湾》, 25岁的作曲家马可立即为其谱曲。

   1943年秋,毛主席到南泥湾视察,被眼前的丰收景象吸引。一个小时的车程,毛主席走了整整3个小时,不时跟田间地头的战士们攀谈了解情况。他高兴地说:“国民党要困死我们、饿死我们,他们越困,你们越胖了。”“你们这里什么都不花钱。同志们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切。”

   几十年过去,南泥湾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符号,深深根植于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靠我们自己。唯有“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无论时代怎么变,中国人民始终需要牢记这份最朴素的南泥湾精神。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