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镇是国家级特色小镇、省级特色小镇、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乡镇,谋划好“十四五”时期的各项工作任务,有利于加快世界儒学中心、推进新旧动动能转换、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打造曲阜市经济发展副中心。作为孔子诞生地,全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尼山圣境所在地,尼山镇“十四五”期间的规划设计将成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加快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期,我们结合尼山镇的实际,以及尼山在山东省、济宁市规划中的功能布局和目标定位,对尼山镇“十四五”期间文化领域的规划进行了初步探索和思考,具体如下:
一、尼山镇“十四五”期间文化发展定位
2021—2025年,尼山镇将全力保障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提升工程及国际化论坛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文化产业项目,发挥好曲阜市建设“首善之区”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世界级儒学研究中心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高地。
二、基本思路
一、全面提升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影响力。2017年12月,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的通知》,提出“一轴一带九区”的文化圣地整体框架。尼山作为九大片区之一,承担着推进“南有博鳌、北有尼山”文明论坛品牌建设,打造世界级文化交流互鉴平台的重要任务。目前,济宁市已经启动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三年提升工程,所规划的重点项目将在2021年左右全部建成,逐步构建尼山论坛、儒学中心和孔子大学三大平台,将形成大文化、大教育、大产业三大园区。在2021年—2025年重点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构筑世界儒学研究高地和学术交流重镇。充分依托尼山区域建设优势,确定尼山镇成为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永久会址,广泛承接世界儒学大会、孔子文化节等国内外重点文化交流活动。加大尼山作为世界级儒学研究基地的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参与到国际性儒学课题研究,提升圣人诞生地在儒学研究领域的核心地位。二是实施历史文物、非遗文化的系统保护和有效传承。推动尼山孔庙古建筑群的本体保护和活化利用,挖掘尼山境内历史遗迹进行抢救性修复,梳理整理孔子诞生地夫子洞、孔母故里颜母庄、孔父故里鲁源村等古村庄文化脉络,大力实施历史文化名村开发保护工程。着力培育一批非遗匠人,开展一批非遗交流活动,抓好尼山砚雕刻、刘楼刺绣、楷木雕刻等非遗文化技艺的传承发展和对外交流。
二、建设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2021年前后,鲁源小镇、耕读书院、尼山会堂等项目基本建成,尼山圣境作为重大的文化旅游复合体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十四五”期间,在文化产业发展上重点做好:一是扩大尼山圣境景区品牌影响力。2021年前后完善尼山圣境景区配套设施,完成国家5A级景区创建,进一步丰富研学修学、康养度假等旅游产品开发,提升尼山圣境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力争到“十四五”末景区年接待游客量达到300万人次,收入突破10亿元。二是加快文化旅游项目集群发展。结合省市关于文化产业的布局,抓好关联产业的招引及建设,形成以尼山圣境为龙头,文化创新、旅游度假等产业项目为配套,建成集文化体验、展示交流、旅游修学、文化创意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发展高地。三是推动儒学小镇建设。依托国家级特色小镇建设,用好用活扶持政策,以“东方圣境、儒学小镇”为发展定位,将儒家文化元素融入到产业发展、镇村规划和建筑风貌等多个领域,打造特色鲜明、发展强劲的国家级特色小镇。
三、发挥曲阜市建设“首善之区”的引领作用。建设全国性道德礼仪“首善之区”对于曲阜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尼山作为孔子诞生地、儒家文化摇篮理应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十四五”期间,尼山将持续加大儒家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各种文明规范对接的深度、广度。抓好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基层社会治理、与群众道德水平提升的结合。一是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提升乡村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水平,健全乡村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优秀传统文化等宣传宣讲,实现成风化人、思想强农。二是以实现治理有效为宗旨,探索“儒学治乡”的新模式。以“党支部+乐和家园”“党支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员干部儒学修身行动”“和为贵”调解为载体,深入推进儒家文化融入基层治理,试点基层干部政德教育,引导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弘扬正能量的乡风民风。三是以提升道德素养为目标,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构筑传统文化特色与现代文化发展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全民读圣贤之书、行圣贤之事、扬圣贤之德活动,持续推进四德工程、家风培育、文化惠民,加强礼乐教化功能,率先形成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打造道德高地、礼仪之邦。
四、打造全省首屈一指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2021—2025年,济宁市乡村振兴工作进入收获期。尼山在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镇的创建过程中,将由当前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向镇域覆盖。强力推进基层党建统领作用,实施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农村党支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加大乡村产业扶持力度,推进“一村一产”“一村一店”的发展模式”,力争各村集体收入全部突破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稳步翻番;覆盖各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全面优化,文明实践活动深入群众生活,市级乡风文明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不断涌现,逐步探索出在全国、全省可复制可推广乡村振兴模式,成为省内重点的乡村振兴示范乡镇。
三、参考建议
一是强化尼山区域协调发展。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尼山圣境周边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加之,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环圣水湖周边村庄村容村貌大有改观。与之相对应的是,尼山镇西部村庄建设滞后,道路年久失修,村庄设施环境亟需改善,儒学之乡的氛围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十四五”期间,建议加大尼山西部区域的建设投入,深度挖掘西部村庄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价值,推进尼山镇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强化孔子诞生地的概念。围绕孔子诞生地这一主轴,高端规划,保护好尼山现有的文化遗产、遗迹,策划圣人朝拜线路,讲好孔子成长故事,展现儒家文化发祥地的神圣感、神秘感,才能不断放大尼山文化本体资源优势。建议省市在“十四五”规划中,将梳理儒家文化发源的脉络作为重要事项,组织专家组深度挖掘尼山古村、老村历史遗迹,整理圣人诞生、成长故事,巩固尼山作为儒学研究发展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加大国家在世界儒学研究中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