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之弥高,夫子之墙高万仞!

日期:2021-11-19 09:50 浏览: 来源:曲阜市文化和旅游局

“万仞宫墙”,又名仰圣门,它既是三孔景区的大门,也是明、清时期曲阜县城的正南门,连接着全长5339米的明城墙,将整个古城守护其中。

在没有此城以前的宋元时期,曲阜城位于古鲁城的东部,名“仙源县城”,北宋宋真宗崇信道教,奉轩辕黄帝为祖先,因传黄帝诞生于鲁城东门外的寿丘,于是改曲阜县为“仙源县”,所以,当年的曲阜县城并不在现今的所在地,明朝一场动乱,改变了曲阜城区的宿命。

明正德六年(1511年),河北刘六、刘七领导农民起义,于次年驻进了孔庙,不仅将马匹牵人庙庭,还毁坏了孔庙藏书。为了守护孔庙,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始建新城,落成于嘉靖元年(1522年),历时 10年,耗银3.58 万两。

新城其门正对孔庙大门,建有高大的城门楼,也就是现在“万仞宫墙”。由于建立城墙的最初目的是护卫孔府孔庙,所以整个新城外圆内方,为瓮城结构。

瓮城(wèng chéng),为古代城市的主要防御设施之一,可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亦有在城门内侧的特例)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分。瓮城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建立,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

新城建成之后,山东巡抚胡缵宗题写了“仰圣门”三字并刻成石额镶上,以表达人们对孔子的赞扬和尊敬。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皇帝亲谒曲阜孔庙祭孔,把原来的匾额换成了自己书写的“万仞宫墙”四字以显示对孔子的尊崇。将原“仰圣门”匾额移镶于北门上。

看过小编的介绍,是否对这座满载了历史文化故事的古城墙,充满了憧憬与好奇呢,我们精心制作万仞宫墙书签,希望源自千古的智慧,陪您学习、阅读,勇闯前路。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