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服务三字诀”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曲阜市委组织部 浏览: 日期:2020-05-12 11:22

在省委、市委部署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工作后,曲阜市迎来了济宁市派乡村振兴服务队。由71名服务队员组成的7支乡村振兴服务队,迅速下沉一线,主动融入,积极作为,为曲阜市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学”字为先,提升服务能力。各服务队围绕乡村振兴工作任务,在学习方面树立“四个坚持”,达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一是坚持向群众学。各服务队驻队后,立即塌下身子拜群众为师,虚心向镇村干部、党员群众学习实践经验。二是坚持向专家学。不仅在万名干部下基层培训班上认真学习农村党建、“领头雁”支部书记、乡村治理专家等传授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方法,还积极与村外能人、致富能手对接沟通。三是坚持向先进学。各服务队定期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到先进支部、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乡村观摩调研。2019年8月21日,息陬镇乡村振兴服务队到邹城市大束镇黄疃村考察学习,通过现场考察、座谈了解黄疃村党组织建设和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四是坚持向政策理论学。各服务队建立每周学习日常态化制度,利用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跟进学习党中央在组织建设、农村工作等方面最新的政策、理论,不断提高服务队员政治能力和工作水平。7月底,组织服务队全体队员学深悟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山东“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党的路线方针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作为行动指引。五是坚持向传统文化学。利用曲阜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助推乡村文化振兴。8月30日,曲阜市下派工作团联合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举办了“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专题宣讲活动,进一步推动“人人彬彬有礼、村村干干净净”创建工作,为下派干部开展文化振兴的帮扶工作提供了支点和思路。


 

“干”字为本,夯实服务基础。在乡村振兴谋篇布局阶段,体察民情、融入基层是撬动服务基层工作的杠杆,有了群众基础才能打开服务工作的局面。因此,各服务队坚持“两步走”,致力于打造一支群众基础深厚、敢于担当作为的基层服务队。第一步抓调研。各服务队首先将工作着力点放在调研走访服务村和了解村情民意上。各服务队分组分工、明确职责、逐村调研,采取实地查看村容村貌、与乡镇党委对接座谈、查阅相关资料、走村入户、访谈村“两委”、田间地头调研、召开村情民意分析会等点面结合的多样化方式,详细了解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党组织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人才需求等基本情况和群众对村发展的愿景,尤其对制约村庄发展的瓶颈问题做到详实掌握。第二步重落实。在收集村民诉求后,一是对收集到的村情民意进行分析研判,结合每队5个服务村的实际情况,围绕五大振兴目标,建立任务清单,立足自身优势,制定帮扶措施,明确完成期限,具体责任到人。二是结合问题实际协调各部门,分类施策给予解决,确保群众诉求有答复、群众利益有保障,通过解决各类群众热难点问题,多办好事实事,为村民撑腰鼓劲,让群众信任放心。各队将收集到的村中水、路、电、医、学等最迫切解决的民生改善问题迅速提上日程,在发展集体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方面也已根据任务清单有序着手实施。如,在小雪街道大埠南村和武家村,服务队联系公益助学基金组织为贫困家庭孩子申请助学金,防山镇服务的东张村农贸市场搬迁和小街巷整治项目和钱家村吃水井项目也已开始动工。在“利奇马”防台抗汛工作中,乡村振兴服务队员坚守防灾一线、值守蹲点、应急抢险的做法,彰显了广大机关干部率先垂范、服务镇村的优良作风。






“管”字为要,严守服务纪律。为保证服务规范化,提升服务水平质量,服务队深化队员日常管理,以党建、制度为抓手,双管齐下。一是党建统领,打造“红色堡垒”。“打铁还需自身硬”,各服务队入驻乡镇后,为加强自身建设,经组织部门同意,以服务队为单位,成立临时党支部,坚持过好组织生活,使党员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提高执行力,凝心聚力投身乡村振兴服务中去。二是制度保障,凝聚帮扶合力。各服务队到岗到位后,立即召开全体队员工作会议,健全完善纪律建设、“三会一课”、工作职责、工作例会、日常管理、考勤请销假等规章制度,强化刚性约束,教育引导全体队员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群众纪律、生活纪律,形成服务队靠制度管理、按制度办事的良好秩序,树立服务队员讲政治、守纪律、明职责、善作为的良好形象,营造曲阜市下派工作团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通讯员 周慧喆)

 

分享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