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多舛的张旭――曲阜农村第一个党支部创始人之一

日期:2020-12-15 09:38 浏览: 来源:曲阜市档案馆

20086月,中共曲阜市委石门山镇(原董庄乡)黄沟村村东大牛山脚下建立了曲阜市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中共董家庄支部诞生地纪念碑。纪念碑立于六柱六角的纪念亭中。纪念碑正面上书:中国共产党曲阜市农村第一个支部诞生地,纪念碑背面碑文记载了董家庄支部成立概况。张旭同志是曲阜农村第一个党支部创始人之一。

曲阜市农村第一个支部诞生地纪念碑

张旭(1913——1941),原名孔宪廪,实卿,曲阜董家庄乡林程店村人1934夏,考入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曲阜师范学校),为该校九级学生。1937年暑假毕业,分配至曲阜书院小学任教。19386月,同苏鹏一起在曲阜董庄建立了曲阜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张旭,山东省曲阜市人,1913年出生,1938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曲阜县委组织部部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寻找组织

七七事变后,山东省立曲阜师范学校进步师生的抗日爱国行动,遭到国民党地方当局的镇压,共产党员周蓝田、管戈、曹宇光等人,因发动学生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而被学校开除。他们遵照上级指示精神,深入泗水县北部农村--柘沟,发展党的组织,并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国运动。

1938年初,日军侵占了曲阜,曲阜书院小学解散,孔宪廪不得已回到家中。当时,古老的曲阜城里一片混乱,店铺关闭,群众惶恐不安,四处避难。目睹日军的种种暴行,激起了他更大的仇恨和爱国热情,立志要参加共产党、八路军,为抗战出力。

孔宪廪在省立二师就读时就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他知道周蓝田是曲师校党组织的负责人,一直对周蓝田很是敬佩。孔宪廪的家乡林程店紧临泗水县,他听说周蓝田回到家乡泗水组织抗日武装,就背起行囊到泗水寻找周蓝田。

曙光初绽:加入组织

到了泗水,踌躇满志的孔宪廪却得知周蓝田已经带着拉起的队伍上了徂徕山,使得他满怀希望落了空,他一筹莫展、失落无助地在泗水呆了几日,万般无奈之下,本想打道回府,没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他意外地遇见了正在发展党组织的钱杰东。钱杰东,原名钱汝滨,又名江洪,泗水县小颜庙庄人,曾先后在济南、博兴等地从事党的地下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家乡泗水开展革命活动。钱杰东见到孔宪廪,通过接触,看他是个有强烈爱国心的热血青年,就于19383月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由孔宪廪化名张旭。同时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还有董庄乡韦家寨的翟鹏飞,他亦从此改名苏鹏。张旭、苏鹏成为曲阜农村最早加入党组织的共产党员。

雨后破新笋:成立组织

张旭参加革命后,经常到曲阜城北董家庄一带和曲阜城内,秘密进行革命活动。19386月,他先在董家庄发展孔凡生、马斌、黄书林、翟厚仁入党,建立了曲阜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中共董家庄支部,苏鹏任书记;同时,又在曲阜城里,先后介绍了冯克玉、狄井芗、孔霄龙、孙广茹等同志入党。7月,因为曲阜城里封建意识很浓厚,为了活动方便,隐藏目标,他又分别建立了中共曲城支部和中共曲城妇女支部。中共曲城支部由孔宵龙任书记,冯克玉任组织委员,狄井芗任宣传委员,中共曲城女支部由孙广茹任书记。至此,曲阜党组织如雨后破新笋,逐渐发展和壮大,在曲阜抗日救亡运动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衣带渐宽终不悔:开展工作

为了更快地开辟曲阜、泗水两县党的工作,19383月,中共山东省委在泗水县小颜庙庄成立了中共曲泗工作委员会,钱杰东为主要负责人,张旭任委员,负责曲阜、泗水两县的抗日工作。

19386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决定建立泗水县委,张旭为县委委员,负责筹建中共曲阜工作委员会。随之,中共曲泗工委撤销。7月,经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同意,建立中共曲阜工作委员会,张旭任书记。中共曲阜工委隶属于中共泗水县委。

193810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为迎接八路军主力和大批干部入鲁,决定以宁阳九区为中心,以泗水的风仙山为依托,滋临公路以东、津浦铁路以北、石(莱)放(城)华(村)以西的区域,开辟创建曲泗泰宁抗日根据地。为此,边区省委决定撤销中共泗水县委和曲阜工委,建立曲泗宁县委,张旭任县委委员兼统战部长,负责曲阜县党支部的工作。曲城支部和董家庄支部分别改建为曲城分区委和泗河北分区委,隶属于中共曲泗宁县委。19391月,山东分局决定以泰(安)、莱(芜)、新(泰)、曲泗宁四个县委为基础,建立中共泰山特委,曲泗宁县委隶属于泰山特委,张旭调任曲泗宁县委组织部长。5月,成立了中共尼山特委,曲泗宁县委遂隶属于尼山特委。6月,中共尼山特委任命张旭为泰安、新泰、蒙阴、费县、泗水五县边区区委书记。

这两年里,张旭在及其恶劣的环境中不畏艰险,带领广大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我寄愁心与明月:首次蒙冤

张旭调任泰安、新泰、蒙阴、费县、泗水五县边区区委书记后,他那澎湃的革命激情依然不减当初。他废寝忘食、不辞劳苦地开展工作。由于他的工作方式、方法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加之,1939年秋天,湖西肃托影响波及鲁中南,在康生搞的那套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极左路线影响下,从主观臆断出发找寻内奸,以极其残酷的刑罚指人指事逼取口供托派一案迅速扩大,辗转株连,造成一大批同志被错捕冤杀。时任边区书记的张旭也被疑为托派。党组织名义上是调张旭去鲁南党校学习,实际是审查他。在接受组织审查期间,他坚信自己是清白的,是经得起调查的,果然,经过山东分局几个月的调查,没查出任何问题,重新安排他的工作。  

苌弘化碧,杜鹃啼血:再次蒙冤

19407月,张旭被分配到临、郯、费、峄四县边联(今苍山县)任县委书记,对外称工作团主任,直属鲁南区党委领导。当时,党的中心工作是发展武装积极抗日,他带领工作团,深入各区到处集中枪支弹药,仅两个月即搞到七、八十枝枪。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他急于求成,而忽视了党的政策和工作策略,对藏枪不交的地主采取了一些过激的行动,犯了的错误。是年9月,他被告发。鲁南区党委社会部以托派分子用极左面目出现破坏党的政策的罪名,将他撤职,再次进行审查,并关押刑讯。经过审讯、逼供,张旭被打成托派、特嫌,于19413月,在滨海区大店西南王家岭被处决遇难。张旭同志蒙冤九泉之下,时年28岁。

一片冰心在玉壶:平反昭雪

这一历史冤案经多次复查处理,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许多亲身经历过这段历史的老同志,写报告给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委再次进行调查研究,然后向中共中央写了报告。19831223日,中共中央组织部转发经中央同意的山东省委《关于湖西肃托事件遗留问题处理意见的报告》(中组发198317】号)。《报告》中明确指出:湖西肃托事件的性质,是一起重大的历史冤案,不是扩大化的错误,应予彻底平反;原定一些同志为托派是毫无根据的,完全错误的,应予以平反昭雪,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对在湖西肃托事件中被错杀、错处理尚未平反的同志,一律彻底平反昭雪。他们档案中如有有关肃托的结论、处理材料等,应由组织部清理、销毁。至此,湖西肃托事件及遗留问题,最后得到彻底解决。

           

曲阜市档案馆所存“关于张旭问题处理意见的报告、关于为张旭同志平反昭雪的决定及发放抚恤的意见”的档案

根据中组部[1983]17号文件精神,曲阜县委于1985年下发了《关于为张旭同志平反昭雪的决定》和《关于给张旭同志家属一次性抚恤的意见》两个文件,为张旭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并对其家属进行了抚恤。 

    作者  孔  莹)       

参考档案资料

1、《中国共产党山东省曲阜市组织史资料》

2、《曲阜党史人物》

3、《中共曲阜地方史读本》

4、《红色记忆---曲阜市革命遗址概览》

5曲发(19852号文件《关于张旭问题处理意见的报告》

6、曲发(198519号文件《关于为张旭同志平反昭雪的决定》

7曲阜县委组织部落实政策办公室《关于发给张旭同志家属一次性抚恤意见》


打印 关闭